也许是紫檀同学昨天在栈桥的祈祷感动了上苍 ,今天早上悠悠醒来时,窗外的天空碧蓝如洗,明媚的阳光真的普照了大地 。不忍吵醒酣睡中的喵喵,紫檀轻手轻脚洗漱完毕,披挂整齐,拿起相机,再次走上了馆陶路,他要看看阳光下的德国风情街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曼妙风情。
据介绍: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因为靠近胶海关、后海码头和大港火车站,德国驻胶市政当局将此规划为“洋行区”,各国的许多驻青机构最初也是先在这里涉足。20世纪初,在中山路北段的延伸部分——馆陶路,建成了“洋行一条街”。20世纪的头十年内,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来此设立。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据史料记载,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多为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大公司的分支机构。

晨光中的拱形门怎么还没有晚上醒目呢?紫檀觉得有点迷惑。

馆陶路有两种路牌,紫檀更喜欢白色的,您呢?

进入德国风情街,迎面看到的第一幢建筑物,门口有一尊飞翔女神的雕塑,女神站在一只铁锚之上,看来应该是和海洋有关的单位了。可惜没有找到相关的铭牌介绍。

早晨的馆陶路仍然是安静的,静得就像欧洲的小街道。

这就是那两家德国产品专卖店。

专卖店的隔壁是一家德国餐厅。

看着广告牌上的德国香肠,紫檀的喉头有一种蠕动的欲望。

推门进去看看,由于时间太早了,这里还没有客人。吧台拾掇得干干净净,餐桌椅摆设得整整齐齐,一副严谨整肃,一丝不乱的仪态。这里没有早餐,服务员微笑着迎接紫檀进门,并欢迎他来用午餐。谦和的态度让人感觉很温暖。

昨夜灯光下的建筑物们在白日显得高大挺拔。

国际宾舍,这是个什么机构呢?

这幢敦实的建筑很有德国风格,现在是银行了。紫檀觉得银行的大楼就应该是这副模样,看着就结实,把钱存在里面会更让储户放心!

这应该是馆陶路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了,猛一看跟一个大礼堂似的,气势非常宏伟!

这里是青岛取引所旧址。原来是证券、纱布、土产、钱钞四个交易所。看看,这四家都是巨有钱的单位,他们的建筑能不极尽坚固牢靠之能事吗?!光大门口这几根罗马柱不得用银子堆起来呀?

汇丰苑,就是昨晚回来看到有客人在门口话别的那家饭馆子。

花岗石垒成的墙壁。

再次来到道路交通博物馆,这里已经有不少参观的游人了。

看看窗台,可以断定这里也是老建筑。

道路交通博物馆的对面是馆陶路汽车站。

可别看轻了这个汽车站呀,这可是中国最早的汽车站呢!1910年人家就开业了,那时候还没有我们呢 。

路口中间还是这组标志性的雕塑,当看到这一组矫健的乐器时,就是来到了馆陶路(德国风情街)的另一端了。昨晚灯光昏暗,紫檀居然把这么高雅的5只乐器看成了4根烟袋锅子,真是太肤浅了,对不起呀 !
原路返回,等于又游览了一遍这条短短的欧陆风格的街道,静静地走过,街上没有几个行人,一切都是那么安静温煦,暖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微笑着给宁净的小街披上一袭斑驳的花衣,间或有一片秋叶悠悠飘落,随意地躺卧在平坦的人行道上,或许是觉得有些寒凉,借一缕微风之力,一个优雅的旋转,飘到树冠筛下的阳光下,顿感温暖如春,就此舒适地静静睡去。恍惚间,紫檀仿佛真的漫步在法兰克福火车站附近的一条小街巷里了似的,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自然,这一刻的舒适感受真的很德国,紫檀同学很喜欢。我们觉得可以这样说,清晨的馆陶路比之于名声在外的“八大关”确实更有欧陆范儿。借用《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的结束语的句式:我们觉得青岛很多地方都有德国风格的影子,如果要挑出最出色的一处——馆陶路,当然是馆陶路!

九月的青岛,天气渐渐转凉。馆陶路两遍的梧桐树也开始有树叶飘落了。这片半黄的梧桐叶脱离了枝干的怀抱,在紫檀眼前划过一道悠柔的曲线,飘然落在了石板路上, 仿佛不太舒适,就借一缕清风之力轻巧地翻了一个身,安然地躺在了这四块石砖的中央,泰然自若地静静睡去。紫檀俯身为其留影一帧,不忍扰其清睡,遂轻移脚步,踽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