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参加第9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和朋友一起去香格里拉采风,顺便拍点人文和手工艺。
从《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知道了有一道美味的佳肴叫做“尼西土鸡锅”。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制作尼西土锅的尼西汤堆村?
尼西汤堆村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选料、加工、烧结。
原料属黄河冲击下来的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由于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好,因此一直沿用至今。材料要经过凉晒、风冻、淘洗、沉积过程。首先把风冻好的红胶土倒入搅拌池然后加水进行细致的搅拌,通过滤网后泥浆流入沉淀池。精选出的红胶泥打好成团,经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经十余天烧制才能完成,成品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特点,全凭制陶艺人的感觉与经验。
2008年,尼西黑陶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西汤堆村现有住户180余户,约有120多户从事黑陶制作。该村手工制作的黑陶制品有100多个品种,大部分是生活必需品,如炖煮肉类的土锅、酥油茶壶、土奶瓶等。每年从这里销售出的黑陶制品有2万多件。除了在云南的香格里拉、德钦、丽江,西藏的芒康、左贡和四川的稻城、德荣等藏族聚居区畅销以外,这些黑陶制品在中国其他省市也颇受欢迎,甚至远销国外。
来自游记《舌尖上的中国》“尼西土鸡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