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关注台湾是因为《康熙来了》这档节目,一转眼已经12年,游记拖了几个月才写,这期间《康熙来了》已经宣布停播了,科比退役了,股市熔断,房价飙升,连台湾都换了新的领导人,时间还真是个利器。
还是说说后来印象中的台湾符号吧,蒋介石、南怀瑾、夜市、香蕉芭乐……一直都是分散和支离破碎的。然而,来到这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自己的狭隘,在呆了十几天之后,我逐渐确信这种感受并非我的错觉。
台湾符号。
最近有朋友开始为孩子准备学区房,预算400万左右(涨价后已经不是这个价格了,多说一句,作为一个从业人士,近来缺乏支撑的疯涨,非常考验客户的判断力,忌做乌合之众啊,细致分析在此不多说),这对夫妻算是收入较高的,不敢想象,一个收入相对平平的家庭如果也想为孩子做这样的准备,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但是,这些年轻的80后父母们自己最清楚,这样的决定里面有着多少说不出的无奈,甚至是被社会价值观所绑架的心酸。
不禁在想,如果不用这笔钱去买学区房,而是带着孩子去旅行,让她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开启更广阔的眼界,培养一颗宽广的心,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尝试自己分辨善恶美丑…会不会比所谓学区房更有意义呢?当然,我也希望可以跟那对夫妻一样,即给孩子买学区房,又能带她出去玩。但如果只够满足一样,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还能坚持这样的想法。
毕竟旅行让我受益匪浅。
都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来之前总觉得有那么点矫情,但是真的来了,发现还真的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说法。在这里,我是那么甘愿的做一个“乌合之众”。
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写过一本后世很出名的著作《乌合之众》,不过说实话至少译本有些晦涩,但是观点从书名上已经表达的足够清晰了。简单来讲就是,个人在群体的影响下,原本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会出现短暂“迷失”,做出一些非理性或“非自我”的行为。
多元化。多元化本身需要具有包容性,否则共存会产生矛盾,引起反抗,并在抗争中消亡部分选择。在这里,有透明度很高的新闻节目,用很激愤的言辞讨论国内国际政治局势;也有随处可见的庙宇,间或的夹杂着带有十字架的建筑……
拒绝简单。简体字也许可以节省书写的时间,也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从负面的角度看,却也着实可怕。当一件事情把速度标榜为前提,还美其名曰为效率,却摒弃了其深厚的历史意义,便是毁灭的开端。这与大跃进的理念其实如出一辙。这背后是价值观的错误引导。你可以简化学习做人做事的准则,而已传统意义的成功作为,可能会更快速的得到大众的认可;你可以简化对家人朋友的关心,用点赞取而代之,也许更容易背负美名;可以不用热爱自己的岗位,只按规则办事就可以赚到工资……可能是我矫情了,但是看到每一名服务员、店家都那么细心的为顾客为“份外之事”的时候,我对这种精神寄予了更广泛的期许。
接纳。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打车,因为跟司机师傅攀谈是在我看来了解这个陌生地域最简单快捷的方式。不过在这里,你可以跟所有人聊天,试衣服可以聊天、吃饭可以聊天、买水果可以聊天、check in可以聊天……至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对外来的我表示出了绝对的接纳和热情。
应急性。说再多都没有体会一下来得直接。只在说一点。前段时间天津爆炸事件可谓震惊世界,更令人震惊的是zf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此事件且不做评论,只引此次台湾强台风的例子。从三天前,新闻就开始预报本次台风,到昨天,很多电视台甚至全天新闻关注,再到今天,灾情的的实时播报、分析、通知、告知、预测。新闻台全天候不间断播出,坐在酒店就可以了解到全台湾的大小情况。我只想说,民众的恐惧、好奇,甚至是流言的滋生,是基于不公开不透明的恐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