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那水”,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黄河,人类自古沿水而居,航运是早期主要运输方式。哈尔滨,一开始就是作为国际间的自由港而兴起,它地处中东铁路和松花江航运交汇之处,是依托国际间的大宗货物运输而形成的近代城市,依赖于国际市场,这是哈尔滨有别于中国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是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陆枢纽。曾是全国农产品贸易最繁华地区,其国际大豆贸易航线长达30年之久。它的兴衰,不是依赖自身,而是建立在地缘政治上,它在中俄关系的缝隙中摇摆起舞。它从出世就与俄罗斯千丝万缕:因中东铁路而生,一夜成为国际都市;“一五”期间作为接受苏联重点援助城市在全国率先完成经济转型,由交通枢纽成为重化工城市;后来又因中苏交恶而走向衰落,失去国际地位。从96年开始,哈尔滨港连续10年对外吞吐量为零。水源枯竭致使上游部分河道停航,铁路、公路的发展又造成它的货源枯竭。松花江时代已经逝去,松花江的价值日渐消失,中东铁路终结了它的运输功能,吉化爆炸污染终结了它的饮水功能,它的水产功能也早已无存,只留得,消暑纳凉,赏景游江。那水,那时,风姿绰约,这水,这时,别梦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