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S204 S213 )

路线:祁连县-肃南-酒泉-敦煌-鸣沙山

【茫茫大漠,悠悠驼铃】

第十四天,离开阴雨绵绵的祁连山脉,向干旱的戈壁出发。因为张掖的朋友出差,所以我们决定先到嘉峪关,在网上查了下线路,如果是经野牛沟去肃南的青龙乡再上连霍高速只有不到200公里,也就不用从张掖绕路,节约100公里。虽然网上有人说这条路不太好走,但是我们开的越野车,底盘较高问题不会太大。在野牛沟乡吃过午饭,询问餐馆老板路况,老板惊讶的看着我们说:“那条路去不得哦!前几天一辆轿车在里面烂了两个轮胎,托工程车带的口信在我们乡里找的补胎师傅去救援的!你们千万不要走哦!”听这口气把我们吓一跳,怎么办?是原路返回绕路380多公里,还是继续前行。

不走回头路,我们决定先往前开看看情况,出野牛沟收费站一点,看到一个路牌标注“肃南50公里”,正是这块路牌,在后来的路途中被我们咒骂过成百上千遍。从分叉路拐入全是沙石路面的S213,刚走了几公里想过调转车头往回开,可转念一想那个50公里的路牌,就放弃了这种念头,然而此刻噩梦才刚刚开始。烂路在我的概念里有三种等级:第一种叫“震动路”第二种叫“摇头路” 第二种叫“搓衣板路”而这里可以称其为“震动模式下的全方位摇晃加强型搓衣板路”。路面很窄,很多地方会车都很困难;布满碎石,坚硬且特别伤胎。

抱着怀疑的态度继续向前,迎面而来的两部越野车,给我们一剂定心丸,人家都可以过来,我们也一定没问题。没想到的是从这时起到烂路结束,前瞻后望,遇到的车不超过二十辆,最后我们确信能走这条路的车有五种:越野车、皮卡车、货车、拖拉机和摩托。

前半段爬山抖了接近一个多小时,后半段下山以为会好走一点,没想到这路上到处都是积水的沟壑和大坑,如果不小心速度一快,很容易颠下山崖。我们开的特别慢,非常小心,要是真陷住,这里可是没有任何手机信号的无人区。最后整整花了4个小时才走完所有烂路,当轮胎再次接触柏油路时真有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那块坑爹的路牌在最后实际测算下,少了接近30公里。

这一路可够呛,有惊有险,但风景还是值得回味,雪山之下,盘旋着老鹰,旱獭在山坡肆意奔跑。总结起来大家如果不是主动找虐,千万不要选择这条线路啊!

路况转好后,车速也提起来了,赶着日落之前驶向连霍高速。这里靠近张掖,沿途开始呈现各种丹霞地貌,山脊上的沟壑在夕阳下起起伏伏。大好的风光当下,心情终于放松,在日落前驶入路边一片花田里,看几日未见的暖阳落入黄土坡下,牧羊的老人吆喝着群羊归家。

(丹霞地貌)

而此刻的我特别感慨,能平安的站在这里享受晚霞。每一次的旅程,从未知的恐惧,到征服的快感,总在过程中收获无穷的力量。车里放着陈粒的歌,唱着:“若有天我不复勇往,能否坚持走完这一场,踏遍万水千山总有一地故乡。”

敦煌,有这样的魔力:没去的时候魂牵梦绕,去过以后今生难忘!第十五天,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我们驱车往东继续去探寻静静守望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最初对敦煌的印象是课本中从前的西域,而今的新疆,方块字里赋予了汉字更多的界定,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多少古人留下足迹、又带回多少异乡的记忆,商队的驼铃叮当作响,低吟着岁月的秘密,在大漠深处映刻下永恒。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博物馆里的雕塑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