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嘉峪关火车站已是下午三点,看时间还早,便坐公交去嘉峪关关城。(本来准备坐动车去嘉峪关的,可一查百度地图,嘉峪关高铁站,没有公交线路到达,此处距市区足有几十公里,打车要花几十,为了节省开销,便放弃了动车,反正也快不了多少。可是到了嘉峪关后,看了公交站牌才知道,从嘉峪关南站至少有一班公交可以到市区的。看来在西北地区,百度地图起不了多大作用啊。)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偏西的位置,扼守于黑山、祁连山之间,为明长城最西端。此地因距祁连山较近,祁连山冰川融水使得此地水源充足,这也是明初征虏大将军冯胜选择在此地建关的重要原因。嘉峪关自建成后的两百余年间,从未被异族攻破,成为游牧民族骑兵不可逾越的屏障。无怪乎林则徐曾在《出嘉峪关感赋》写道:“严关百尺界天西”,并将嘉峪关与崤函天险相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嘉峪关门票120,是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臂长城三个景区的联票,但是三个位置相距很远,并且没有区间车,更没有公交,若要前往,只有包车,往返一个景区50。我到嘉峪关关城的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其余两个景点去不了。来嘉峪关关城的游客也不少。



文昌阁

关帝庙,和其他关帝庙一样,连带供奉关平和周仓,只是没想到赤兔马也在此地享受香火,这个赤兔马真是有点萌啊。


大戏台,是当年守城官兵看戏的地方,据说如果中原如果出了什么英雄人物和事迹,便会被改编为戏曲,演给守城官兵看。这听着怎么像是心连心文工团下部队啊!呵呵,玩笑话。其实这和关帝庙一样,是加强官兵思想教育工作的。


现在为保护城墙,不让敲墙了,改敲一旁的大石头了。


由此处可以上城楼,原本均为马道(右),现为了游客安全,在一旁修了木质台阶。


嘉峪关防御结构极为严密,不但有两个瓮城,而且内部道路蜿蜒曲折。就算被敌兵攻破大门,进门之后等着他们的是除了飞来的漫天弓矢,还有滚木擂石火油。这就是所谓的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而且明朝之时,各种火器也已装备军队,如果在城楼架上几门大炮,再加上几排火绳枪,那真是骑兵的梦魇。

近六百年的时间,城墙虽不时修缮,但其主体仍为六百年前所建。据说当年建城之时所用黄土就在烈日下暴晒了三年,以使其中草籽完全失去再生的可能,仅从此一项便可看出当年修建工序之严格。故而嘉峪关可在此地屹立六百年。面对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完全可以体会当年异族骑兵在此城下的绝望了。




连接黑山和祁连山的挡马墙。

扮演游击将军签发关照的工作人员,原来就在《远方的家》节目看过。不过这个关照的价格还是有点小贵,最贵的一百,便宜的也要几十。

出关时居然看见一美女在城墙处拍艺术照,嘉峪关傍晚的温度已接近零度,这美女还真是美丽冻人啊!

嘉峪关如此坚固的关城,本应作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大本营,一如汉唐之故事。可明嘉靖年间,因不堪游牧骑兵的骚扰,朝廷居然下令将嘉峪关以西全部汉族百姓迁往关内,主动放弃了大片土地。处在当时的情景,也可以理解,嘉峪关以西之地地广人稀,并且不宜耕种,而且当时丝绸之路业已荒废多年,如果在河西之地屯集重兵的话,肯定会入不敷出,虚耗钱粮。但这同时也表明了华夏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已大不如前。
由于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到敦煌的火车,本来准备就在火车站里面坐几个小时的。可几天的旅程还是让人有些疲惫,还是在火车站附近找个钟点房休息一下吧。唉,60元差不多4个小时,并且没有独立卫生间,那环境不想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