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洞景区是罗浮山景区的中心景区,是旅游罗浮山的必游之处。朱明洞天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是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洞天是道教的称谓,朱明洞天原意为“朱明耀真之天”。朱明洞天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前临溪涧,背依青山,林木参天,环境幽雅,仿如世外桃源,是罗浮山风光精华所在。

朱明洞景区是罗浮山风景区中最小的一个景区,也是景点最集中和唯一收费的必游景区,从进入罗浮山门起步。罗浮山门门额“罗浮山”为著名书法家秦咢生手书。“罗山万仞云中起,浮岛一峰天外来”的楹联,形象地概括了罗浮山的气势和“浮山嫁罗山的神话故事”。

最早来到这里修道的是秦代山东琊琅的安期生,以后是朱灵芝等人。东晋葛洪在朱明洞建冲虚观修道,服自炼仙丹,“尸解得仙”。从此,冲虚观名扬海外。90多岁高龄的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增城人),在朱明洞建精舍讲理学,“从游者三千余人”,使这里逐渐成为岭南的道教圣地。

新建牌坊和入口游客中心大厅

白莲池距罗浮山门约300米。池中有桥,桥有湖心亭。明朝祝枝山描述道:“千万计,花过巨,叶大如盖,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宋朝周敦颐游罗浮时,坐卧池上不忍离去。相传《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就在此获得灵感。

会仙桥位于白莲湖畔,桥面为弯石砌成,桥板正中刻有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书写的“会仙桥”三字。会仙桥有何仙姑揶揄苏东坡、铁拐李为苏东坡掷杖化桥的传说。

冲虚古观后面,有葛洪留下的炼丹炉和洗药池,炼丹炉基座由花岗石砌成八角形,按方位分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图形,还雕刻有鹤、麒麟等灵禽异兽。还按五行学说,分别填上青、黄、赤、白、黑五色。炉形恰似太上老君的葫芦药瓢,鼎盖则为荷叶形,还有可转动的柄等等机关,就当时的工艺水平来说,可称世界之最。

洗药池

青蒿抗疟寻源纪念碑

东坡亭位于冲虚观右侧洗药池上端,建于清道光年间。亭为四角,两条高2.2米的石柱刻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亭内梁上挂“花香静处寒天月”回文单句题咏木匾。传说苏东坡当年在此搭建山房,拟学葛洪修炼丹灶。在附近植梅千株,梅花盛开,与日争丽。后人就地建“东坡亭”纪念。该亭为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常来罗浮山游玩,民间有“苏东坡巧遇八仙”的传说,并留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在冲虚古观后方有东坡亭,亭中有一匾额其实是一对联“花香静处寒天月”,朋友四处寻找下联,我说:你倒过来念:“月天寒处静香花”。据说是苏东坡所题。

东坡亭

过江龙,朋友说这是人工用绳拉过去的!几百年前谁有这闲功夫,你就不让风吹过去吗?!

朱明洞天有呈拱形的洞门,坐北向南。门楣有楷书“朱明洞天”四字。洞内大洞套小洞,有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清霞洞、俩仪洞、泉源洞、梅花洞7个小洞天。洞内有冲虚观、朱明亭、东坡亭、旷心亭等古建筑。还有遗履轩、仙人卧榻、飞来石、蓬莱径、洗药池、炼丹灶、白莲池、会仙桥等名胜古迹。

恬居石刻

“蝴蝶洞天”是罗浮十八洞天之一。每到春夏之交,团扇大的彩蝶,成双成对飞翔在林间树梢。据说它们是葛洪的道袍化成。传说葛洪仙去之时,因为他经年采药济世,深受罗浮山民爱戴,当百姓们听说他升化仙班,纷纷赶来送行,留连不去,于是只见葛洪遗下的道袍顿时化为千只彩蝶,最后汇聚于云峰岩下,形成了今天的蝴蝶洞。

飞来石位于蓬莱径一巨石上,距桃源洞天30米。相传一个风雨夜,雷电交加,夹有霹雳声,次日巨石上多出一石。不久,有游僧自桂林来,说某风雨夜,雷神击穿某山峰变成穿山,有巨石不知去向。因两者时日相近,便认定此石从桂林飞来。故在石上刻“飞来”两个大字。据老道士介绍,此石神奇之处,是两位有仙缘之人,手牵一线可从飞来石底平行而过--这个真没人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