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前即是有名的龙兴寺碑。现在盖了一个亭子,碑也镶已玻璃保护。摘一段网上的:碑是以大篆而称誉全国的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碑名的由来,有说是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的说是因为碑在碧落观中。此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公元607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碑文的用字和结体,杂取钟鼎、古籀、兼及小篆等文,创造出一咱姿态优美,独具风格的新的古篆体,看上去规整无匠气,舒畅而且秀逸,是历来金石家书法家看重的珍品。《广川书跋》说:“篆字奇古,引笔精绝,不类世篆学。”又言:“此碑超出相斯窠臼,笔法已自深稳。”以致“前人论书率叹其妙绝”(《金石录》)。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和书法功底,实在难以辨识和通读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个名叫郑承规的人奉命用正书将碑文释出,刻于另外一石,以便后世识读和临摹。《潜研堂金石文跋》中就记载了这件事说,此碑“篆字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读,赖有郑承规释文稍可句读。……要非精研六书,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来,篆书家奉此为金科玉律,莫敢轻易一字。”

关于碑的传说还有许多,大家去网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