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西藏方向走,214国道在这一段路大部分都是沿是澜沧江边走。因为计划去珠峰,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在路上看太多的雪山与冰川,于是雨崩没有列在我们此次的行程之中,过了雨崩与214国道的岔路口后,澜沧江两边的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了。往前看去,全是高高的光秃秃的山头,满眼的荒凉,能让我们提起精神的是路边时不时出现的“小心落石”的警示路标。
出发时简单地做了一些功课,知道沿途会有滑坡和落石路段,但原来想应该是在通麦路段,没想到这里也会出现。这时平时积累的知识就有用了。我记得以前看电视曾听到介绍如何判断前方路段有滑坡或即将出现滑坡,一是看外观,二是听声音,所以在老公开车的时候,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的每一处山体。现在想起来好象有点神经质,但在亲眼看了山体滑坡后,马上上路的那时,认真观察路况是很有必要的。
从飞来寺到佛山镇的路,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荒凉”,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荒凉、孤独的地方。”不知是我们走的时间段不对,还是那条路本来就没什么人,我们在路上会偶尔会遇上一辆大货车外,看到不别的什么车。因此,在路上能看到一处绿色,会让人很振奋。
经常在一个转弯过后,一抹如丝带或如玉盘的绿就会扑入眼帘,在绿色之中会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或黑或红的房子,除了给人视觉冲击外,还会让我小小的感动。这么荒凉的地方,只要有人就有绿色,只要有人就有希望。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很多绿色里都有柳树出现,那芊细的树杆,婀娜的树枝,让我感觉是那么的亲切。一直以为柳树只在江南生长,没想到,在这荒芜的山谷里,也能看到它顽强生长的身影。
一路上,我还在想一个问题,这两边的山上要都种上树那有多好啊!但看到疏松的土质和路边层层叠叠卵石地貌,我想,我们走的应该是千百年来澜沧江下切地面产生的低洼地带,或许,这里要变成绿色,不是能靠一般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可以实现的。

荒凉中的绿色

路的尽头

一辆车行车的路

通往山顶的泥路

沙化的山体,遇大雨就会随雨水冲下的泥沙

有人的地方就有绿色

人们耕作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