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八点半从酒店出门,先赶到国会山对面的Metcalfe街去领参观门票。此时离游客中心的开门时间还有20多分钟,领票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安排老婆跟着人群排队,我和女儿又回到国会山广场。
今天的天气真好,国会大厦在蓝天绿草的映衬下分外庄严肃穆,这座犹如古堡般的大厦是加拿大自豪的国家和民族象征,也是加拿大缔造历史的地方,加拿大人民对它寄予了无比深厚的感情。
加拿大国会大厦由三栋哥特式尖顶建筑组成,分为中央区域、东翼与西翼,是加拿大政府及参众两院的所在地。国会大厦于1859年开始动工,到1866年正式建成,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Thomas Fuller及Chilion Jones联手设计,整座建筑用料严谨考究、装修精美独特。
不过在1916年,加拿大即将举行建国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一把大火却几乎将国会大厦完全烧毁。就在大火即将吞噬主楼后面的图书馆时,多亏一位勇敢的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将铁门关死,馆内珍藏的各种典籍才没有被焚毁,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为了维持“国会永久地址”的历史自豪感,加拿大政府决定重新修建这座大厦。尽管当时还没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完全脱身出来,但加拿大人还是倾尽全力去恢复重铸这座国家形象的象征建筑。直到1922年,工程终于全部完工。重建竣工后的大厦不仅再现了昔日的景观,而且显得比过去更加富丽堂皇,更加气势磅礴。雄伟的大厦与前面的绿茵广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威严气势与盎然生机的完美结合。


这是建筑群正面中央耸立的高88.7米高的和平之塔Peace Tower,它是国会大厦中最高的建筑物,更被誉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国捐躯的66650位战士而兴建的。和平之塔内有一座由4.88米的四面钟以及53个铃铛组成的定期演奏的钟琴,每日下午1时整便会准时敲响。

这是和平之塔的顶端钟楼,据介绍其内收藏了总重近60吨的53座大钟,其中最大的重达10080公斤,而最小的只有4.5公斤。


长明火台的四周雕刻着加拿大各省(和地区)的徽章,并记载着它们分别加入联邦的 日期。不过由于努纳武特地区Nunavut是1999年才成立的,所以台子上并没有它的地方,整个一圈只有其它12个省的省徽。

省徽下面是该省成立年份,年份两边则雕刻着“省花”(加拿大人似乎很重视“省花”这个概念)。


这是正在维修中的西翼建筑群(远处能看到万豪的圆顶)。

东翼建筑群。注意最右边的塔楼,被朋友们形容为“外星面孔”、“鬼脸建筑”,仔细看起来确实有点像一幅面孔。

走近东翼,真是历经沧桑的古旧建筑。

东翼建筑面向Wellington大街的一侧,这是另一个方向的“鬼脸”。

在Wellington大街上拍摄的东翼全景,看来建筑物维修保养工作是随时都在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