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古称山国

自古被人们誉之为“万古桃源”

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夜郎遗魂、茶香千古

温泉独绝、山川秀丽

宛如一朵绽放在黔东深处的奇葩

为“多彩贵州”增添了不少神来之笔

1500余年的夜郎文化史

600余年的土司文化史

500年的府治文化史

以及隋唐时断时续的建州、建郡史

共同组成了这一区域

纵横交错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历史用划过时光的痕迹记录着石阡:

千山万壑赴平坻/独树夷州旗一帜

太白生还仙不老/阳明去后我来迟

龙川烟雨图画中/凤岭云霞梦里诗

古郡自成犄角势/襟湘带蜀拱名狮

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巷交相辉映

泥墙沧桑,铺石小巷曲径通幽

徜徉其间

让人深深感受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厚重

追思着古城的昔日繁华景象

府文庙是文化石阡的象征

位于汤山古城月城路中段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由石阡首任知府李鉴修建

因该庙与贵州建省、石阡设府同年修建

故称“府文庙”

既是古城保存最为完好

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建筑群之一

也是石阡文人辈出的历史标志

府文庙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坐东向西,分三进院落,渐次升高

由西向东自下而上分别建有

庙墙、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

两庑、天子台、大成殿

以及崇圣祠、考棚等

又名江西会馆或豫章会馆

是贵州省内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万寿宫

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乾隆三十二年

来石阡经商定居的南昌、抚州

临江、瑞州、吉安等五府群众出资

改修为坐东向西、内列紫云、圣帝二宫

大门依旧坐北朝南

高大的宫墙将宫内建筑深深围住

宫内建筑金碧辉煌、翘檐飞甍

宫内有宫、墙内有墙

楼台、宫室相连,蔚为壮观

万寿宫四周围砌高墙

墙长200余米,高10余米

建牌楼式山门

雕塑人物、花鸟、虫兽图案30余幅

正殿的正前方为戏楼

戏台与廊房相连

廊房倚宫墙而建

长约50余米,皆雕花窗

戏台的横枋高浮雕“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长坂坡赵云救阿斗”等戏文故事

花鸟和人物等雕刻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