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可能为了一次完美的光线,为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去静候一日,所以我终究是成不了什么大师。我爱顺其自然,随性而为,行在旅途,不刻意,不强求,用手中的相机,摄下每一步的点滴,留住最真实的感动。那些留存在我电脑里的照片,成就了我另一次的旅行,一次用心灵完成的旅行。

像样的记录,是从熊猫送我GF2的时候开始的,从2011年的稻城亚丁至今,不觉已近三年,我很庆幸每一篇新游记结束的时候,我的拍照技术总会进步一点。有人说,摄影的第一条件,是默默支持你的她。这话不假,虽说我不是摄影发烧友,但这两年多在微单上的投入已然不少,更不用说花费在每一次远行上的金钱和时间。其实心里一直很感激熊猫对我的包容和信任,只是嘴上从来未曾提起罢了。

本次旅行中的照片98%出自我的两台微单相机,少数几张来在驴友的相机和所有同行人的手机。

【相机】

1、E-M5-Olympus(原电1块、备电3块):我目前的主力机身,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基本会选择用这台相机进行拍摄,大多数情况下挂超广角镜头;

2、G3-Panasonic(原电2块):我曾经的主力机身,现作为备用机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挂标变或者长焦镜头。

【镜头】

1、7-14/F4-Panasonic(等效14-28mm):超广角镜头,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边角处的变形也非常夸张,在相机中显示也许不太明显,但很多照片回到电脑屏幕上观看时,总会因过于夸张而被我列为废片。因此现在尽量多的使用9-14mm这个范围进行拍摄。

2、14-45/F3.5-5.6-Panasonic(等效28-90mm):标准变焦镜头,最常用的焦段,因为这次出行目的地为沙漠,环境比较恶劣,为减少更换镜头的频率,故将其作为G3的挂机头使用。

3、X45-175/F4.0-5.6-Panasonic(等效90-350mm):长焦镜头,拍摄一些特写或距离较远的景物使用,因为这次不作为挂机头使用,所以使用率略有下降。

4、25mm/F1.4-Panasonic(等效50mm):这次带的唯一一支定焦镜头,同样是因为环境比较恶劣,降低镜头更换率所致。夜间市内活动及平时拍摄美食的主力镜头。

【配件】

1、思锐T-005三脚架:暗光情况和遥控拍摄使用,因为沙漠地形关系,利用率较低。

2、品色RW-221/L1无线快门遥控器(E-M5和G3共用):配合三脚架使用,使用率同样较低。

3、东芝UHS-32G两张、晟碟UHS-16G两张:行程全程出片数量不多,几乎没拍摄几段视频,且每日会删除一些废片,故每款卡只使用了一张。

4、气吹、镜头笔:环境比较恶劣,每日清理相机和镜头使用。

5、相机充电器

6、各镜头使用的UV镜及14-45镜头使用的偏振镜一片

【关于后期】

游记中照片每张均为RAW格式拍摄,后期使用Photoshop的Camera RAW解片,再在Photoshop进行简单处理。谈到PS,很多人会说,你的照片是经过PS的,不真实。这里我简单说下自己的观点:一张游记照片中,拍摄占七成,PS占三成,这三成分别是剪裁、调色和LOGO。

剪裁:我用的M4/3微单相机传感器尺寸是4:3的,所以我的原始照片全部都是4:3的,而我最终完成的照片以16:9和3:2居多,这就是剪裁的结果。有人会说相机里是可以直接设置成16:9或者3:2拍摄的,其实让相机直接现场剪裁,和回到家在电脑上剪裁,我还是更倾向于后者。其实,就算你在相机上设置了其他的比例,用RAW格式拍摄的照片同样还是能用软件还原出原始的4:3比例的。

调色:包括对比度、饱和度、色彩平衡等一系列操作。高手我很敬佩,我也学不会,我只是个初哥,就简单的操作两下。其实,相机里面有几个设置大家应该都知道:白平衡、锐度、降噪、对比度、饱和度等,有的相机直接就有艺术滤镜。这些设置就是相机依据的条件,他会以此为基础,再配合上一系列厂商设定的算法,对当时记录下来的数据包RAW格式文件进行“机内PS”,最终产生了一张JPG格式的图片文件。所以,只要我时间允许,我更愿意自己来承担这份工作。毕竟每一张照片的拍摄都有我自己的想法,而色调的选择更能反映我自己的情绪,映射我自己的视野。

LOGO:有人会很反感我打这么大的LOGO在照片上的,说的直接点就是“破图”了。这里我解释一下:第一,所有权问题。谁都不希望自己幸苦拍摄的照片被人家盗用,小弟不才,也还是遇到过几次。看到别的网站或者别人的游记里面莫名其妙出现我的照片,肯定不是件开心的事。更有甚者,有的网站还会莫名其妙的出现我的马甲在发游记,真心无语。第二,补充意义。我觉得LOGO上的文字是对照片内容的补充和强调,合适的LOGO更能突出主题。

最后,如果有朋友喜欢我的照片,想用来做桌面什么的,只要是非商用,我很荣幸也很乐意奉送,网上向我索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