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在阳泉市区东约4公里,该村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小村被龙岩山环抱,主要有石、李、窦三大家族,其中石家后人最多,占全村1077人的40%。石家大院建于清雍正年间,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院横向伸展。小河村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中国近现代女作家石评梅的祖籍地。村中还保留有一段地道,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防空洞,有3000多米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清雍正年间,一位叫石思虎的小河村人出门做生意,不幸染病客死他乡,家里剩下妻子葛氏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凄苦。靠着炸油糕,葛氏带大了孩子,建起了石家花园。如今,80岁的石嵚林,花园石家的第十四代传人,继承了油糕老人葛氏炸油糕的手艺,炸出的油糕色香味俱佳,成为游客们到小河村最喜欢吃的一道小吃。小小的油糕,连接着小河村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百善孝为先,要进石家的宗祠,有一个最大的条件:积德行善。
自古以来,刻碑、进族谱、牌位进宗祠,成为小河村对善心善行的一种认同。
有的善行是举手之劳,有些善行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小河村,全村人善行的累积,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壮举,41年前,小河村的村民们,为了扭转村子“滴水贵如油,缺水辈辈愁”困难局面,用了8年的时间,硬是在一块坚硬的青石板上,打出了一口736米深、日出水量1200多吨的水井。这一善举被后代敬仰和载入史册。
小河村,用自己的岁月痕迹向游客们展示着曾经的热心公益,善待乡邻;展示着小河村人秉义疏财、乐善好施;石家宗祠,让善良成为一种德行成为一种准则。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淳朴善良的民风家风,像脊梁一样,一直支撑着这个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小河村就像中国古村落中的一滴水,这滴水虽小,却映照出晚清及民国时期长城脚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的侧影。










梅树








来自游记石评梅与小河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