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踱步,经过德皇威廉喷泉,回望千年,这里原是君士坦丁堡的圆形大竞技场(Hippodrome)。而不远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是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中心。大皇宫(Great Palace)连同前两者构成了君士坦丁堡的最核心地带。
竞技场完全仿照罗马斗兽场的式样而建,场内分布着许多立柱,为城中最盛大的庆典活动而建造。今天我们只能凭借至今仍耸立在广场上的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古方尖碑(Egyptian Obelisk)、残缺的君士坦丁纪念柱(Constantine's Column)和青铜的蛇柱(serpentine column)来想象往昔的宏大场面。据载,竞技场的看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观赛。
君士坦丁堡盛世如此富有,多少势力觊觎它的财富。不光彩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令原本属于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的四匹鎏金铜驷马雕像被抢夺运去了威尼斯,作为战利品安放在圣马可教堂的上面。大皇宫遭到洗劫,君士坦丁堡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竞技场已成一片废墟。今天,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范围,都大致相当于已消失的竞技场。
拜占庭帝国的星象学家曾预言,君士坦丁皇帝将不会战败,除非满月给他以预兆。在1453年5月拜占庭帝国气数将尽的前一夜,夜空中出现月食,满月的形状变成了新月(伊斯兰教的象征)。次日傍晚日落时,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巨大穹顶发出红光,仿佛不断上升的血浪四处蔓延。这些现象预兆帝国即将灭亡,守城军民士气衰落。这之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the Conqueror)骑马穿过君士坦丁堡城,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前,伊玛目对着教堂念诵古兰经......
漫漫历史长河流淌,圣索菲亚在拜占庭帝国时期是基督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改建为清真寺,到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它不再担负宗教功能,而成为了博物馆,之前被灰泥覆盖的基督教壁画得以重现天日。唯一不变的是其名——“神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