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一块我不熟悉的土地,却因听说这里曾在盛期的时候有400万座多的佛塔,遍及蒲甘的大地,现如今因经历了战乱和大地震毁坏后还存有200多座,好奇心又起了,虽说对佛教仅仅停留在欣赏和远观的立场,但还是喜欢看这些能让人心静的场所,至少当自己心烦躁的时候,心有纷扰的时候,去这些肃然的地方安坐一会,哪怕静听喇嘛们诵唱我听不懂的经语,我心也会平静下来。

从走了很多藏地的佛教圣地后,我知道小乘佛教是建筑佛塔来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修建一座可以先给佛的塔,获得善果不是独享而是并非个人独享,可以惠及众生。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时还要把自己的所有积蓄全献出来修建佛塔才算了了心愿。而藏地的主要是大乘佛教,它宣传的是无条件的帮助众生,也就是他们是为后世为他人而在祈福,故而他们是宁愿辛苦自身一路艰辛地去转山转湖从而转掉自己的罪孽而只求众人的幸福。如此比较,是否明白大乘与小乘的根本差别,在于有没有菩提心。有菩提心的就是大乘;没有菩提心的则非大乘。如此说来是不是我们的藏地佛教更甚一筹呢?

今天我们三人经过六小时到达黎明中的蒲甘,早上四点,睡眼朦胧中谈马车费,最终用20000K谈好价,不包含看日出但包含看日落,然后带着我们在凌晨的蒲甘娘乌镇上寻找住处。

找到一个懂中国语老板开的HOTEL住下,10D/人,睡到九点,马车夫来接上我们前往佛塔地溜达了。

第一站到的是瑞喜宫塔,蒲甘最大的佛塔,也是蒲甘地区佛塔群众唯一的用石头建造的,需要买门票10D,是通票,有效期五天。最大的感受是因天热阳光耀眼,那金色的塔身晃得眼生疼,记得一定要带太阳眼镜才能弥补哦。还有就是要赤脚进庙,这对我这个不喜欢赤脚穿拖鞋的人来讲真是一个大难题,踩在滚烫的地上且不说,还要担心那不很干净的地上是不是有小碎石,唉,这是到缅甸来最大的头疼事,但入乡随俗,那是必须要遵守的。印象最深的是塔身很高,工期很短,鸽子自由飞翔不怕人,还有就是寺庙门口那门廊上的那些精美雕刻。

出来换一个佛塔欣赏,悉隆敏罗佛塔,要帕里耶寺,是蒲甘最后一座缅甸式样的寺庙,已由700多年历史,据说是蒲甘最年轻的一座古刹。里面的墙上有很多彩色绘画,我就觉得看外观很壮观,很古朴,配合着那种旧旧的色彩很有底蕴。

那么多的寺庙和佛塔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阿南达寺了,是蒲甘第一座大庙,也是最优美的佛教建筑,孟族式的建筑同时带有北印度的风格。那个直直的金顶矗立在下面的莲花座上,周边的黑灰白色的墙壁有一种油画般的线条配合着这金顶,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说真的看了这些建筑后,我还真后悔出发前应该恶补一下各种不同建筑特点的,如今,我看了这些佛塔建筑,除了赞叹壮观好看之外竟然再无其他词汇来形容,面对这些古老建筑只能暗叹惭愧了。

还有一座矗立在伊洛瓦底江岸边的寺庙叫卜帕耶寺,有一个大葫芦在旁边,之前搞不懂这玩意干嘛用的,看介绍才知是来往船夫的守护塔,是蒲甘最古老的寺庙。

。。。。。。

我想对寺庙无须一一介绍了,我对寺庙的认识本不深,只知道好不好看,雕刻等精美不,佛教意义也说不出什么来,就知道累了在佛前打坐一会倒是很好的,还有就是非常的壮观。至于欣赏时因语言不通还好功课做得详细,还能对照着图片和介绍看个大概,实在听不懂看不懂的时候就对照每座寺庙前的英语找资料,还有可以用他们卖的明星片来对照每座有名的佛塔也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我想说的是游览的大致情况,选一辆马车坐上去笃悠悠地随着颠簸到每一处寺庙的路途倒是很惬意的,尤其大太阳的时候更希望就坐在马车上不下来看庙了,就这样被晃悠地打个盹更好,是如此想了,可没如此做,毕竟到蒲甘的时间有限,毕竟马车也是要花钱租的,呵呵,奢想一回也是可以的。

最后要说的是看日落了,之前说过人们都喜欢看日落,每到一地不放过一个高处去欣赏这日如日出的,在蒲甘也不另外。瑞山陀塔,是最佳之地,于是马车把我们在五点半前带到了这座塔前,之前也没见多少游客,可在这一时刻阶段,人群开始聚集起来,各种车辆开始汇集到这塔前了,也真神奇。

只可惜,今日赤脚爬上那高高的台级后能俯瞰众佛塔散落天地间,却无法亲见太阳从西边落下,好在明天我们还要逗留一天,计划明天将骑行蒲甘,那就明天再来试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