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彰显自我的时代,我们讨厌没有个性,却又热爱模仿。现在的咖啡店,但凡装的精致一点,最后都变成了以咖啡为主题的照相馆。点咖啡、照相、发朋友圈,总共分三步

位于广厦艺术街二楼的正刚空间里有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和我之前见过的所有咖啡店都不太一样。事实上这里是一个融画廊、咖啡店、花艺店、影像处理、书画装裱于一体的复合空间。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跨界。这里除了开画廊的老板,还有一个咖啡师、一个花艺师、一个既懂摄影又懂影像处理,还会字画装裱的高手,和一只叫“十四”的猫。他们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他们都是各自领域中真正的高手。至于为什么聚到一起,用他们的话来说,除了有点小缘分外,就是大家都是一群好玩的人,玩到一起也是必然。

十四

最初接触到正刚空间,是在它刚刚装修完,还没正式开业。一走进,原生态加上工业复古的调子,是我喜欢的风格。在咖啡师的坚持下,我放弃了卡布奇诺,来了一杯手冲。最后没有收钱,原因是还没有开业。问他什么时候开业?答:看心情吧。问他开业后价格大概多少?答:看心情吧。我对这种完全没有原则的家伙最大的声援,就是有事没事再去蹭上几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发现快没有钱买豆子为止。

其实他也不是完全的没有原则。比如他对点单品后坚持要加糖加奶行为的深恶痛绝。他是真正热爱咖啡的人,喜欢用时间和耐心煮出来的那种香醇满溢。将磨好的豆子小心的放入滤纸中,让热水慢慢的将粉末浸润开,香气瞬间就会在整个屋子里肆意开了。你坐在吧台看过手冲的整个过程,就会觉得真是如同化学实验般的奇妙,让人看得出神。

他的理想是不仅要做好一杯咖啡,还要做好一个咖啡文化的传播者。我觉得他会实现他的理想,因为基本上他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比如当他从花艺师那知道用热水浇在松塔上,能让它完全合拢后,自己就坚持玩了一个上午。

花艺师是个绝对文艺范的姑娘,一副楚楚的模样。她在店里小心翼翼的打扮出一个区域,摆满好看的花草。她对于花艺和色彩的执着偏爱,让我觉得她一定相信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灵魂。没事的时候,她就蜷在店里的某个角落里,翻着手机发着呆。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间的发出几句奇思妙想,思维极其的跳跃。称的上花艺师,除了懂得花,还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和艺术天分。对于她来讲,花艺不是商品,而是作品。

赏花一事,对于我们是一种对于生活的赞美,它不仅需要生活中的陪伴,更是在精神上的唱和。爱之即得,人花相伴的日子里,让她自己也变得如此恬淡和诗意。说起她加入正刚空间的机缘,是一次赶飞机,恰巧的和画廊老板娘拼了同一辆出租车。缘分,很奇妙又很简单。




那个既懂摄影又懂影像处理,还会字画装裱的高手,不是经常在店里。见过几次,一样的热情。长得高高大大,还是个打篮球的好手。据说他有一台极其专业、顶尖的影像输出设备。他在生活中和各位艺术家们打得火热,艺术街里老师们的书画装裱生意被他拉过来不少。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想来配得上高手二字。

既然叫正刚空间,画廊老板熊正刚先生就不得不提。被业内称为“现代油画大师”的他,是大芬村的传奇人物。他独辟蹊径,打破传统油画仅通过颜料的单一表现形式,把生活中一些普通的材料作为表现语言。破麻袋、旧报纸、锈铁丝、烂木板……这些材料在经过工艺处理后,成了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喜欢在作品中融入浓厚的中国元素,让东方的柔美和西方的粗犷碰撞融合。既有历史感,又具有国际性。这种东西方元素的交织,让他的作品在欧美很受欢迎,事实上欧美也是他最大的市场。如今,他把这样的原创画产业化,他在深圳有上百人的工厂,但是面对大量海外订单依然应接不暇。



正刚空间里摆满了熊正刚先生亲手制作的艺术品,在金属质感的狂野中,加入些许怀旧的元素。宛如时代符号,充满复古的味道。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样的空间里,装点上几幅这样的作品,都会散发出文艺复古的格调。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除了经典的点咖啡、照相、发朋友圈三步曲外,你还可以坐下来,认真的和一群好玩的人聊聊天。如果你觉得一言难尽,三言两语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