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的形成: 原始形态的结晶雪花,在地面热力和自身压力作用下,重新结晶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继而细粒雪经过合并再结晶逐渐变成中粒、粗粒雪。底层的粒雪在上层粒雪的压力下,发生缓慢沉降压实,进一步重结晶而变成粒冰。在粒雪变成粒冰的过程中,融化的水沿粒雪颗粒间的空隙下渗,将底部的粒雪冻结起来,使原先存在于颗粒间的空气被封闭而成为气泡。粒冰含气泡较多,气泡的体积也较大,看起来颜色泛白,故有“白冰”之称。粒冰继续受压的结果,排除一部分气泡,并使留在冰中的气泡压缩得很小,逐渐变成更加坚硬纯净的冰块,在光的照射下放射蓝色的块冰----冰川冰。这是冰川冰与水冰不同的地方。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冰川冰的年龄越老,冰体越显得清澈灿烂。进一步,当积累的压力足够大和时间足够长时,冰川底层的某一部位冰中的空气被完全的压出,形成超级密度坚硬的冰的核心。这个致密的冰核,有的会随着时间流逝也随着冰川从南极大陆上向海洋缓缓的移动、断裂,最终坠入南极的冰海之中,因为密度高,光线通过率高,在强光下就像海中漂浮的黑色物体。只要出水,黑冰就是完全透明。

发现黑冰!所谓的黑冰,其实是因为密度高,光线通过率高,在强光下颜色似乎泛黑的冰。哈哈,捞出第一块优质黑冰!

探险队员帮忙捞出的黑冰。后面的美女是北京姑娘小王,从美国加入了这个探险队。这个美女老外好像是个生物学家,带小王的老师。

一块晶莹剔透的万年冰!带回船上喝茶喝威士忌用!

登陆后汪总抱下捞出的黑冰,暂存在海滩边的冰块上。第一次上冲锋舟,经过消毒液(每次上下船都必须经消毒处理)时,怕裤脚湿还特地拎起来,后来发现完全是多此一举。南极登岛根本没有任何码头设施,全在冲到海滩,坐在冲锋舟边上屁股一扭,脚一抬,身体一转,在工作人员的扶助下涉水上岸。裤腿想不湿那是不可能的!

一条小船跟鲸鱼骨的遗迹。绝对不能靠的太近。

登上一个小山。

先插国旗!只有董教授一人取下雪镜,聪明!不愧是清华的!

再次把思源客旗帜插在南极!

不带墨镜确实有点刺眼

后面几天这种景色都不拍了,比比皆是,审美疲劳!

全副武装的跳起来可不容易啊!

对面小山是刚刚拉国旗地方

睡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