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古称弱水。为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季节性河流。因水道浅宽且多沙,当地人不惯造船,用皮筏摆渡,古人往往以为水弱不胜舟楫,故称“弱水”。

黑河入境后称额济纳河,流程250多公里,河道平均宽150米左右,正常水位1.5米左右,平均流量200 ~ 300立方米/秒之间。额济纳河过狼心山分水闸后分为东、西河,进入额济纳三角洲又分支19条。

境内河网总长度为647公里,流域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0.0092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主要靠黑河补给,水力坡度在1/1000~1/2000之间。地下水位变化受入境水量制约而上升或回落。

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上游修建水库,隔断了黑河水源,致使大批胡杨死亡。2000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向额济纳绿洲和居延海集中输水,使干旱多年的额济纳绿洲得到有效灌溉,地下水位明显回升,部分濒临死亡的胡杨以及消失多年的甘草和芦苇等植物又开始复苏,曾经的沙尘源额济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