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累了一天,倒也没白忙活,超额完成了旅游计划,今天早上可是晚点起床了。8:00的闹钟叫响了我们,拉开窗帘看看外面,天空乌云密布,地面湿漉漉的,显然是下雨啦!如此看来昨天的加班加点真是太英明了。今天的计划很轻松,到码头附近转转,在到附近的几个庙宇看看,然后就准备离开普陀山啦。

将近九点时,我们要离开客栈了,可是却找不到老板了,也许是出去采购啦?我们锁上门,先出游去吧。在昨天吃早餐的的小饭馆吃了同样的早餐,然后漫步在毛毛细雨中(当然举着雨伞),呼吸着清新得让人欲醉的空气(在北方被雾霾摧残苦了的老肺头遇着这样的高浓度负氧离子岂能不醉!),悠闲地踱步走向码头。

从客栈到码头是一段坡路,常看到客栈的工作人员用三轮车吃力地拉着大量的行李上坡,不禁感叹生活的艰辛。

上午的码头还是很安静的,到了中午才是游客们离开普陀山的高峰期,那时才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我们今天也要凑这个热闹啦!

游客们都出去玩了,行李都由客栈的伙计们照看着。为了不跑冤枉路,早上出门时就都带到了码头,一堆堆的放在广场上,雨天则用塑料布苫上,还有的就放在长廊里避雨,反正保管得很好就是了。我们有些后悔没有把行李直接带到码头来。可转念一想,早上没有找到老板,另外就两个包包,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派一个专人来看护呀。还是自己回去取吧。

这是普陀山上唯一的机动交通工具,我们昨天就是乘坐着它回到码头的。

码头是旅游巴士的始发站之一。普陀山的巴士只有两种票价:1站5元,2站及以上10元。我们昨天从法雨寺到梵音洞就是2站,而从梵音洞回到码头则停了至少4站呢,看来从最远处往回坐车还是挺值得的!

山门里面有一座长廊,墙壁上有很多名人大家赞颂普陀山的碑刻供游人观赏。

碑刻。

紫檀喜欢“观自在”。

长廊的对面小广场有几尊雕塑:童子拜观音。

信众朝拜的雕塑。

慈云禅院。

慈云禅院里的游客不太多。

海边有一座巨大的石牌坊。

牌坊里就是著名的短姑圣迹。

这就是短姑的塑像。相传曾有姑嫂两人发愿礼佛,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月事)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埋怨)之无福朝圣,将姑留置船中,独自进山拜佛去了。不料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腹中空空,饥肠难耐。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嫂托其捎来,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嫂嫂进香归来后,小姑问及前事,嫂愕然不知,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自惭无缘,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

道头旁时常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菩萨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后人称此道头为“短姑圣迹”。

码头的对面的白色影壁后面,有一座广福禅院。

广福禅院地理位置虽好,但建筑颇为破败,显出一副年久失修的颓唐景象。

离开广福寺往东100米,有一条石台阶铺成的上山路,路牌指示:由此上五分钟到达隐秀庵。

漫步登上台阶,沿着石板路前行,越走越安静,越走树木越高耸。

穿过一座石牌坊,眼前高大树木掩映间有一带黄墙,显然是一座庙宇,所处的位置真是十分幽静呀,而此处距离人声鼎沸的码头只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绝对是闹中取静的典范了。

隐秀庵,也称隐秀讲院。

隐秀讲院里有一尊韦陀天尊的金身塑像,雕塑得实在是太过完美了,紫檀忍不住,冒着唐突了神仙的过失拍了一张照片,供大家欣赏。

大殿

隐秀庵的建筑十分大气讲究。

陈设也很雅致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