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我心仪已久的地儿。打从年轻时看琼瑶小说开始,到后面听台湾的校园歌曲,再到后来读席慕容看李敖学刘墉,台北、西门町,阳明山、澎湖湾等等在我记忆中都是有故事有诗意的地方。青涩的容颜不再,内心却依然梦想有朝一日能在台北的阳明山上看见衣袂飘飘的林青霞……

台湾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我爱不释手的一本书,书中呈现了瑰丽趣味的台湾民俗和儒释诗礼兼备的文化大背景,女主人公在柔婉笔调中执着言说其对爱情信念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贞观与大信古礼的爱情让当时年少的我心心念念向往那份云水禅心。贞观就生长在那个清淡如烟的嘉义,大信的家就住在台北的西门町……

去年家里的父女两随团赴台旅游,回来后的分享让我越发迫不及待,但是我仍然还是对“团进团出”的旅游不屑一顾。于是只有等。终于在北京,上海,廈门,天津,南京,杭州,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济南,西安之后,福州也开放了个人自由行, 直线距离最近的福州居然是第十三个开放自由行的城市,我等得好辛苦。

决意带上父母游台湾的想法也由来已久。宝岛也是父母一直很想去看一看的地方,相比我们,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这一辈人有着比我们更深厚的宝岛情结,他们向往宝岛可不仅仅是因为余光中的诗文侯孝贤的电影,母亲就有一个舅舅早年跟随国民党部队去往台湾最终客死他乡。辛苦等来了自由行,爹妈都已是古稀老人了,但我一定要帮父母圆一回宝岛梦。

于是开始做行前的功课,我为自由行读的第一本书是孩子在寒假买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在70后作者的聊家常中了解了台湾近30年的历程,文中描述的昨日境况惊人地相似大陆的今日,于是就不免更急切想看到今日之台湾,权当往后穿越到我们的未来。后来中国国家地理又推荐了≪自在台湾≫,爱上宝岛向往台北并不始于这里,但从这里我找到了台湾自由行的基本脉络,同时采撷了许多有用的攻略,继而排出了我们初步的自助行程。母亲腿脚不灵便,不宜行走太多的地方,感受和体味台北成了我们此次圆梦之旅的中心内容,高雄也是要去的,那里有亲戚,再说高雄也是台湾南部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这一南一北就可以当做纵贯台湾了。

路金波说过台北是年轻人必须去见识的城市。我年迈的父母在台北并不晴朗的天空下与年轻人一样欢喜开怀。

自由广场,我猜那顶上一定有个不小的鸽子窝,要不然总是有一群一群的鸽子扑啦啦的从顶上呼啸而过。

西子湾的天空晴朗得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