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山花烂漫,春意盎然,万物生机勃发,是燥动的季节。在这布谷鸟啼鸣声中,杜鹃花盛开的日子里。米易县新山僳傈族乡,举办传统的“约德节”。邀请我们米易县迷昜山水徒步协会参加,大家高兴踊跃报名参加,因为“约德节”在僳傈语中就是男女青年约会的意思,也就是僳傈族的情人节。特别是僳傈族的姑娘婉顺漂亮,能歌善舞,聪慧能干。僳傈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喜爱打猎。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约德节等。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而且特有的活动,“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把32把磨得锋利的长刀,横绑在两根高四丈的粗栗木杆上成梯子形,顶端有红旗、鞭炮,在一片鞭炮锣鼓声中开始表演。“下火海”,用木柴烧成一大堆火炭,表演开始,五个人赤脚围着火炭跳出跳进,然后“打火滚”,即在火炭上翻滚;最后把在火炭里烧烫了的铁链子拿在手里传来传去,叫“拉火链”,表演完毕群众一起跳舞。在路上,一处处美丽梯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僳傈族人民勤劳聪慧,顺应自然,巧妙地利用山势,地形开出了一片片田地。到达僳傈族新山乡会场所在地,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漂荡着动听的音乐,山歌,僳傈族姑娘,小伙穿着节日的盛装,展示着青春的活力,僳僳族姑娘用灵巧的双手织布,纺线,展示她们的精湛技艺,产品。在悠扬的葫芦丝,树叶声中,“约德节”,开幕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观众们掌声不断,惊叹不己,因为这些演员全部是僳僳族群众,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完全是一场原生态演出,朴实无华,精彩绝伦,情歌对唱,树叶传情,葫芦丝恋歌,扁担神舞,杜鹃鸟舞,田间劳动再现的锅庒舞。让我们感受到僳傈族人的激情,朴素,对大自然的热爱,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朴质感情。最后的压轴戏把活动掀起高潮,即上刀山,下火海,赤脚登上三十二把利刃的刀山在顶上把糖果,荷包,彩包抛向观众,掀起一阵阵浪潮,欢笑声,下火海,更是让人惊讶无比,嘴咬烧红的铁链,手拿烧红的铁犁,脚踏烧红的钢板,赤脚在炭火里跳跃,走动,让观众一阵阵惊心动魄,尖叫声不断。让我们倍感幸运的是以前只在电视里,电影里看过的精彩表演今天亲眼所见,大家激动不已,叫好声不断。在惊魂动魄中表演结束了。演出完毕,乡政府请我们吃了一场原生态的坝坝宴,包谷面饭,煮土豆,干酸菜汤,土鸡蛋,凉拌土鸡,原生态农家腊肉。自酿的农家粮食酒,就摆在地面上,坐的是草甸登子。大家食欲大开,吃的津津有味,因为太香了,都是原生态食品。大家酒饱饭足,开心不已。饭后,我们踏上新的旅途,登山赏杜鹃花,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点缀着一座座山头,白色,淡黄色,紫红色,等等,和各种山花一起争奇斗艳,只听见快门声不断,姑娘们像蜜蜂似的花间穿梭,男人们忙着看花,看姑娘,目不暇接,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不停地拍照,寂静的山谷,因我们的打扰,喧闹不己,美丽的鸟儿,松鼠因不满我们的打扰,悄无声息地躲起来了,在欢乐中,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地,不知不觉中,夜幕悄然降临,在松林中,我们搭起帐篷,以地为床,以天为房,看着从树林透露的月光,数着星星入眠。半夜不期而至春雨淅沥下个不停,让我们晨起看日岀的愿望成为一场梦。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雨后,一场滚滚而来的云海让我们大饱眼福。翻腾不息云海变幻莫测,在山中不停地荡漾,翻腾,大自然的魅力无穷,让我们欣赏到一场视角的盛宴,很快浓雾将我们淹没。我们也踏上了归途,到了山下,阳光明睸,让我们领教了山区十里不同天性格,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了这次快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