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古称平安京,从794年至明治时代迁都东京前均为岛国首都,地处日本的山地盆地内,其选址和布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唐代的京师长安建造,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在城里,天皇居住的地方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又称“长安”)和左京(又称“洛阳”)两个对称的部分。

历史上,京都多次因战乱被毁,其中最近的一次为1864年幕府军队和倒幕势力在京都市内发生激烈战斗,是为禁门之变,京都市内大片街区被焚毁。这也使得京都市中心现存的建筑多为幕末之后修建的建筑物。在二战中,不知道基于什么原因,京都是日本城市中较少遭到美军空袭轰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数仍然拥有丰富的战前建筑的城市之一(有些未经证实说法是梁思成曾致信美军将领建议保护京都古文化而尽量避免破坏这里)。

尽管如此,京都至今仍保持不少相对比较完整的“原生态”建筑或建筑群。战后,为更好保护原生态城市,将京都车站以北规划为保存地区,以南则规划为开发地区。(部分引自百度)

京都模仿长安而建,在不少人眼中尤如东施效颦,不过可惜现在的西安城里貌似没剩下多少陈迹可以看了,所以说,这事情除了看气质,还要看外在的。好吧,你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来看外在的?

实际上,京都拥有犹如繁星般众多的古建筑,光是能数出来的、拥有一些名气的景点便有上百处,其他大小寺庙合计超过2000间,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其中,我们最寄予厚望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行程——祗园和清水寺一带的地区。

以四条通为中心的祗园,两旁大街小巷开满料亭和茶屋,其中的舞妓或艺伎更闻名于世,当年便有“江户有吉原、京都有祗园”之称,这里也是昔日京都5条花街之一,每条花街因客源不同而各有风格,而祗园的顾客则是以政商界一流人物居多。

清水寺是京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千年古刹,其历史甚至比京都的都城历史还稍长,寺前拥有长长的石板参道,包括清水坂、二年坂和三年坂一带,开满传统工艺和特色小吃店,荟萃日本传统文化和艺术,常年人声鼎沸。

数百年以来,虽历尽时代变迁,但这里却依旧保持着古朴风雅的情调。现在祗园和清水寺这里仍是京都乃至日本保持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低矮的木屋小巷里各大老字号鳞次栉比,街上不是有穿着和服的人穿梭,他们也许是一些当地人,又也许只是店员,甚至也许只是游客,但这无妨,无妨这些穿着和服的人们与这些古朴的建筑一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如果有足够运气的话,也许能够一窥赶赴查唔待客的艺伎,当然了,也许也有可能有部分艺伎装扮的人们也是游客呢,但无妨,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氛围和风景,不是吗?

今天主要行程系压石板路,走过清水寺、二年坂、三年坂、花见小路等这一带的古街。

早上街上下着几滴细雨,石板上湿漉漉的,但好宁静,街上只有零零碎碎几个人急急忙忙的走动,好像也只有我们是游客的样子慢慢晃悠拍照。过十点后,人开始多了,但幸好太阳开始露面,不少人换和服去逛街,甚至上艺妓妆,连公园卖艺大叔都着武士装,将支乐器当刀来做动作,一整天下来,感觉除了拿着相机外,就好像回到几百年前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