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贴一段百度百科: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的尺寸计算的恰到好处,水量刚够灌溉成都平原,又不会对岷江下游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来的时候算是雨季,水量充沛,河水有点浑浊,但正好能观看到飞沙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不但是分洪道,还能起沉积泥沙的作用,河水在此转弯减速,泥沙下沉,不会带到狭窄的宝瓶口。而在枯水期,此处水位下降,显露出一片滩涂。

此外,每年会举行祭水仪式,在上游以木篱拦河,将水位抬高,再撤去木篱,倾斜而下的激流会将飞沙堰上淤积的泥沙一波带走,不留后患。

分流、泄洪、净化、生态……这项工程可以说考虑到了使用与维修的每一个方面,完美演绎了何谓可持续发展,难怪一直到今天都还保存完好,发挥着巨大的功用。用阿白的话说就是:“从此成都才被称为天府之国,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旱涝灾害,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每天闲着没事做就只好打麻将……”

而四儿的关注点则在李冰的道士身份上,说起来,冰哥根据现场实际推出的“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方针确实符合道教“顺应天数,道法自然”的理念。佛教徒阿白与道教爱好者四儿一路上都对各自教派的特点进行着讨论,似乎一方强调人的精神修炼,另一方注重与自然的共处。

BUT最后的讨论结果是:道家治水靠修都江堰,佛门治水靠修乐山大佛……W( ̄_ ̄)W

在互相吐槽打屁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萌萌哒小段子:

飞沙堰:(打个呵欠伸懒腰)雨季又来了吗?又得开始工作了,好累哦!

宝瓶口:(斜眼鄙视)你累个锤子哟!老子可是全天24小时上工,每周7天无休噻!

飞沙堰:那鱼嘴兄不也一直没得偷闲么?

宝瓶口:他那是油水岗位,不能比。

分水鱼嘴:(忙的不亦乐乎)上游的水儿们听好咯,这流到左边呢就可以去成都平原,生活安逸巴适;去右边的就得在岷江颠簸,还要在三峡颠簸……想过好日子的,你们自己懂的哈~!

景区大门(其实算是出口)

远眺分水鱼嘴,从岷江借走了四成水量(左侧是岷江,右侧是引水渠)

宝瓶口(左侧)水流湍急,而右侧的飞沙堰则是流速缓慢的弯道。

进入都江堰,首先看到的是这座古朴壮美的南桥,河对面是景区出口以及小吃一条街。

一路上吹水互喷,就是我跟阿白相处的常态……

二王庙门口的台阶很高,气势非凡。(并且拍照显腿长)

庙里还有一种长相特别的草,好像半颗心脏,背面有形似血管的红色纹路,有博学者知道叫什么吗?我都胡乱称呼其为“龙心草”了……

朝拜的香火虽不旺盛,倒也连绵不绝。

伏龙观门口柱顶的大象姿态好像小狗狗(哮天象?),观内有李冰的石像。

走一走,就到了城隍庙,此处有个八卦故事,据说城隍爷看上了一户人家的小姐,于是在她经过的路上放了一只金手镯,相当于(对方并不知情)的聘礼,小姐看到于是捡回了家(收聘礼),很快生病不起,最后英年早逝,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到阴间做了城隍夫人……我屮艸芔茻这简直是欺男霸女强娶豪夺啊,古代的许多小故事真是三观稀碎。但这个小故事也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小便宜,否则一不小心可能连命都没了。

此处的祈福香囊倒是一道漂亮的景色。

城隍庙下方是供奉着十大判官的十殿,十座飞檐翘角连在一起还是颇有几分姿色的。

阿白对十殿的解说词是:《倒霉》系列文里的李判官就住这儿!

真是太小太不气派了!刑修住的羽门不会也只有屁大一点儿吧!?

景区出口处的“魁星点斗”,乃整棵乌木自然形成。这魁星长得有点像摄魂怪呐!

都江堰的出租车也都喷涂成了卖萌的滚滚模样~

街边有根据老照片制作的浮雕,美观且具艺术气息。

此处再贡献2张教你如何拍照显腿长的心机照片~

闪瞎群众狗眼的大白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