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00准时起床。开车到淮安府署停车场,9:00开始游览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漕运总督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选址,结果选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

西侧是各种刑具和残忍虐待嫌疑犯的地方,还原了狠多场景,很是吓人。

正对面就是中国漕运博物馆,门票100元,网上订80元。超级坑爹,不建议去。

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城,为漕运咽喉,商业十分兴盛。城区位于运河岸上,水域广阔,老城的西部和城北都是多水地区,只有城的中部南北一线地势较高 。淮安府署就设置在府城中部偏北地区,总督漕运部院设在全城的中部,府学试院、督学部院和山阳县署则设在中部偏南地区,漕运刑部大堂设在城西南隅。 居中而指挥,形势有利。

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设立漕运专署,宋代东南六路的粮食由淮水入汴水而至京师。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公署,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等漕运工作。漕运总督公署是朝廷的派出机构,总督一般由勋爵大臣担任,权力显赫,不仅管理漕运,而且还兼巡抚,因此也称漕抚。公署机构庞大,文官武校及各种官兵约两万多人,下辖储仓、造船厂等。位于楚州(今淮安区)城市中心的漕运总督公暑是历史上主管全国漕运的机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建筑规模宏伟、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官署逐渐被毁坏,遗址也长年湮没于地下。

江苏淮安镇淮楼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现镇淮楼被辟为楚州区博物馆展览厅,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位于镇淮楼附近的韩侯祠,正在整修中。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千年古镇河下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

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作为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淮安鼎盛一时。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

吴承恩故居景区位于河下镇附近,是由故居本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悟园四部分共同组成的。它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及纪念吴承恩的场所,是全球首部立体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拍摄基地。总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这是由63间房屋和许多亭台轩阁、假山池塘所组成的明代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故居本体展示了吴承恩生活、创作《西游记》的环境;吴承恩生平陈列厅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和多媒体技术,动态地介绍了吴承恩生平事迹、《西游记》创作过程及《西游记》与淮安地方文化的联系和影响;玄奘纪念堂采用了集淮安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成果,展示了一代高僧传奇的一生;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展示了六小龄童家族四代人的猴戏生涯及与猴戏有关的艺术珍藏品;六小龄童工作室是六小龄童在淮安办公、生活的场所和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创作基地。

3:00准时从淮安出发,由于部分路段修路,9:00准时到家。全程6个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