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党关、上党门,不能不说我们的屯留县。新编《屯留志》中记载:“屯留县,古名纯留,本春秋余吾邑。”“纯”就是单纯的纯,余吾镇旧街至今保存有一处门楼,楼上匾额书“古纯名镇”,城门上阴阳两面皆有眉题,南为“三晋通衢,物华天宝”,北为“古纯名镇,人杰地灵”。这里的纯就是屯的意思,古时候的发音就是通用的,都可以读。

建国前有记载的屯留县志一共修编过5次。分别是明嘉靖、清康熙、清雍正、清光绪和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2004年由屯留县志编撰委员会,将明弘治年间《潞州志》中的屯留部分、清雍正、清光绪、民国23年《屯留县志补记》四部分汇编成新编《屯留志》,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民国23年《屯留县志补记》现保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的同志们出于对老区的尊敬,当年破例将珍藏的《屯留县志补记》整部复印给编委;清光绪版的保存在个人藏家手里;清雍正版的收藏在县文化局。而清康熙版已经失传,据说是在日本。2013年的山西晚报曾刊发“侵华日军在山西各地掳走大量地方志和其他文化古籍,运回日本”的一篇文章。文中记述:地方志中记载着许多名胜古迹、名人古墓等,当年日本通过研究这些书籍,盗挖抢夺走大量的文物,并且在战后在日本国内建立了很多专门的文化古籍研究机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分类进行研究。

八年抗战时间,我国被日本掳走图书古籍达到274万多册,截止现在,日本仅仅归还了我国15万册,不及其掳走的6%。这些图书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最好的资料。其中,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中国典籍和文献资料,这其中就包括1905年从敦煌藏经洞中掳走的大量绝世的经卷古籍。这些抄写着古老佛经的经卷有一个特别之处:这些抄写经卷的纸、帛,背面都也写满了文字。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被用作书写的纸、帛都是稀缺之物。所以用于抄写经文的纸、帛背面都已经书写过文字,而这些文字大多记载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如今是我们研究当时历史发展、还原社会原貌的第一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无价之宝。

遥想当年,正是晚清政府的懦弱无能,民国时期的战祸连连,将这些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拱手让给了侵略者。而如今的日本却成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重镇,许多失传的珍贵典籍文献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得到,想来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那本我们家乡的康熙版地方志或许就躺在日本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