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到这里才开始驻下,下面聊聊转山。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仪式 —— 朝圣。带着虔诚,强烈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轨迹,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西藏,特别是阿里地区,朝圣尤其显得更加庄严神圣。

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忏悔洗尽前世今生的罪孽,并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离六道轮回,荣登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的方式俯仰于神山圣湖的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虔诚的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

冈仁波齐峰的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有提及过此山。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是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者,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冈仁波齐峰有着神圣而又神秘的联系。据苯教经典描述,从冈仁波齐而下的一条河,注入玛旁雍错。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北、南、东、西四方。流向北的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相传,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峰斗法时的若干遗迹仍有存留。在这些地方转一转并祈祷一番是后世朝圣者不可或缺的功课。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我们俗称大圈和小圈,也称外圈和内圈。外圈是以冈仁波齐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圈是以冈仁波齐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圈总长53公里,正常在不累是情况下徒步需要3天,磕长头下来则需15到20天。转山是朝圣者们一般都是在转完13圈外圈之后再转内圈。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藏族传统生肖观受汉族相应观点影响较多,其生肖属相大小的具体排列也和汉族相一致,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也有作乌鸦的)、狗、猪。(藏历结合阴阳及五行等学说,在具体年代节气等方面和汉地不同,故生肖也略有区别)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是最为灵验和积累功德得。

传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指的就是冈仁波齐。

据《佛学小辞典》标注,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雍仲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希特勒曾亲自下令,让以纳粹“冲锋队”成员海因里希·哈勒为首的5名党卫军分子和纳粹分子秘密前往西藏,去寻找一个名为沙姆巴拉的神秘地方,而沙姆巴拉推测就是在冈仁波齐。据传说,那里隐藏着地球轴心,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主义者,希姆莱顽固地坚信,如果把世界轴心转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使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不可一世的1939年,还可以改正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

而根据有关沙姆巴拉的传说,地球轴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根本无法靠近。正因为如此,沙姆巴拉在神话中才被认为是控制全世界的中心。谁接触过它,谁就不仅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将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获得生物保护场。不仅如此,还有传说称,沙姆巴拉的能量可令人长生不死。对此深信不疑的希姆莱甚至计划在找到传说中的世界轴心后,向西藏空投几千名空降兵,以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不死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