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正街4号,始于1987年,至今,已经29个年头了。

茶馆没有醒目的门面和招牌,就是一扇窄窄的门,不仔细找很容易就这么错过了。

茶馆是老式的木架结构,墙体斑驳、砖瓦裸露在潮湿的空气里,光透过屋顶木梁间的空隙斜斜的打在陈旧的方形木桌、长凳和茶客身上,房顶上吊着吊扇,来到这里,感觉时光仿佛就这么凝固了。

我们要了两碗普洱茶,五元一碗。据说,交通茶馆的茶在这物价飞涨的十年里只涨过一次价,就5角钱,若是自带茶叶,还要便宜些,并且还能无限掺水。

这里的很多茶客一坐就是一天,老茶客们已熟识多年,他们慢慢的地品着茶,悠闲地摆着龙门阵,三五人一桌聚着下棋、打牌、听戏,这里像是被时光遗忘的地方。正如有位茶客所说,交通茶馆没有拘谨的感觉,这里就是生活。

相传2005年的时候,宁浩在茶馆里点一杯沱茶,一连来了好几天,他就安静坐着,也不说话。一个星期后,他跟老板商量:“明天来你这里拍电影。”于是这里成了《疯狂的石头》中很多场景的取景地。

茶馆被挽留的十年

2005年的时候,茶馆差险些开不下去了,因为店铺主人要涨租金,不然就卖给人开网吧。所以现在提及“交通茶馆”,则不得不提任教于川美的油画家陈安建。为让茶馆得以继续经营下去,陈老师每月都会无偿地支付茶馆一半的租金,10年,他帮忙交了18万。也正是由于他的资助,才使得交通茶馆在物价高涨的时代,继续维持低价经营至今,为众多的茶客提供一个寄托的地方。

陈安建以交通茶馆为原型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绘画、摄影创作,其油画作品《茶馆》系列多次获奖。在他眼里,交通茶馆不仅仅只是一个茶馆,它还是见证黄桷坪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他说:“这个茶馆的味道,在重庆找不到第二家,这里的生态像是被岁月凝固了。“如果拆了真的就太可惜了。

来此喝茶的,不仅有普通的市井百姓,也有在川美、在黄桷坪学画的学生们,他们或来此写生,将沉淀的文化落于他们的画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