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经过并且停留的城市,只有林芝的八一有公交车。其它的县城大小,也就像内地的镇子一样。雅江就是这样一个小城。那么多小城,最先写雅江,在内心里应该是比较接受。
县城依山而建,临雅砻江。山间云雾缭绕, 河水湍急奔流。前一天中午从新都桥出发,徒步到傍晚,先让百合搭上一台越野车,我则搭上后来的一台货车。只是货车目的地并未到雅江县城,在县城外几公里的地方停下。
老头暑假自驾过318,知道新都桥到理塘那一段的路况。下点雨便是烂泥,有了太阳就是尘土。而我们经过的时候,一直下着雨。路上泥泞不堪,所有的车上都挂满了泥浆。一路亲眼见过连越野车都抛锚,货车是通过性能最强的车型了。
在晚上9点左右,货车停靠在一个休息站。离县城几公里远。下车,跟司机答谢,分别。
头顶是小雨,脚下是烂泥。每一步,都可以清晰的听见声响。手电筒的电量不足,除了昏暗的手电筒灯光外,就只剩下远远的微弱车灯。
回想一路上,走夜路只有两次,另一次是《完美的一天》那篇里在西藏芒康。和那晚比起来,大抵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浪漫一个纯苦逼了。只是会很享受这般记忆。每种体验到了最后,都会给记忆留下无可替代的闪光处。我会深记着那晚的泥泞,以及灯光里落雨的线条,路边湍急的江水,背上的背包……
到了雅江,百合已经找好了住处。但是环境极不对,满街屋子都是媚色的灯光,和深圳城中村的“发廊”灯光无疑。我说这不是红灯区么?遂收拾背包离开。
那晚让我印象至深的另一件事儿是,晚上的一碗砂锅抄手。背着包,一身疲惫满脚泥泞的走进一家小店。老板是个男孩,二十出头光景。我叫了一碗抄手,他给了很足的分量。他看我的形状和言语,知道我肯定会很饿,他应该知道我这种行走方式也定然缺钱,他也知道我这一生在他店里,恐怕只能吃唯一的一碗抄手,但是他依旧给我很多的分量,不加钱。我不知道成功的定义,如果商人的定义就是多赚钱,那他肯定是不成功的。只是我觉得他是我无数个榜样中的一个,因为无论何时他都会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一些心安理得事儿。当然谈不上怜悯,也说不上施舍,应该是某种支持。偶然遇见,我在他店里呆上十几二十分钟,说几句家常,彼此打量,付钱,再见,或者再也不相见。这是我所希望的陌生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友好,和善,温情。
找到另外一住处之后,洗刷睡去,自不多叙。
第二天醒来,窗外蓝天白云,一改昨日的阴霾。9月初的天气,因为海拔的升高,早晚微凉。起床到楼下的早餐店吃饭,然后就直奔邮局。给明信片盖邮戳。然后沿江而走。
雅江地处川西,旅行的人并不愿意在此停留。因小城破旧,且并未有甚景点,所以满街的本地居民。我倒异常享受那样的环境,置身到陌生并且完全有别于平日生活环境里时,才会让各种知觉保持高度敏感。眼睛捕捉任意一个不同的画面,耳朵听话语,鼻子嗅着不同的空气。身体毛发感受当地的温度和情感。
县城东南角的江边有坐凉亭,走累了曾在那停留。亭子里有藏人阿妈,人手一串佛珠。手指转动,面带微笑。江水极湍急,浑浊。对岸青山耸立,山坡点缀些建筑。
感受过雅安(出成都以西第一座小城)的安逸,似乎雅江人也受成都附近居人的影响。晃悠到中午,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小憩。有桌球厅,我和百合打了几杆。广场上人很多,散落在各个阴凉里。
每到一处,我总喜欢逛菜市场。不知道这算不算癖好。因为我总觉得一个城市的菜市场里最能找到到底的生活方式。印象最深的是稻城的菜市场,这个以后再表。
一天的时光,看到的每个人都那么悠闲。时光似乎在这山城里是不走的,只是建筑的影子越拉越长而已。傍晚的时候,我和百合做到江边的一个堤岸处,在市场买了石榴,西瓜,核桃,烤玉米,红皮的新鲜生花生,一堆啤酒。脱了鞋,靠着墙,席地而坐。听江水,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