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声明:此次旅行主要目的之于对苏州古建筑的考察,所以主要路线和考察内容都是和建筑学专业相关,对于非专业人士而已应该会比较寡淡无味。

此次苏州之行收获非凡,可以看到苏州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虽然是大大小小的园林都经过了后期的修缮,但是很明显的看出还原度极高,而且都是由多位专家和相关的学者等共同参与维修和重建工作。而从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造园手法,则可以看到古代文人不同的性格和气节,令人敬仰。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建筑既是休息场所,亦是风景的观赏点。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

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建筑处理亦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造型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体现园主奢靡生活,具有典型性;四面厅可观赏周围景物,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即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常在建筑处理上另有一种格调;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表达一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感觉。

园林建筑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多种造园手法的运用使得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

园林建筑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而且白墙既可作为衬托花木的背景,同时花木随着日照位置和阳光强弱投影于白墙上,可造成无数活动景面。

部分资料来源于书籍,如需具体书目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