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如织的八廓街头,五体投地的朝圣路上,唱佛诵经的修行僧人,擦肩而过的转经老者,与众不同的藏传佛教,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字,这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异域风情。

来到西藏,蓝天白云和巍巍的群山,红白黄相间的建筑,彩色的经幡在风中飘扬,五色的服装在街头流动,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这样的藏地文明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发展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今天虽然不同民族的交流增加,但是藏地文明仍然保持她那特有的风采,又亦如春草般向世人展现着勃勃生机。

平日里耳听目染的是我们熟悉的华夏文明,在这雪域高原,一个如此独立的文明是是如何起源的,又受到哪些影响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藏地文明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教派----雍仲苯教。

藏地早期人们信仰高山,湖泊等自然事物,也存在多个分散的教派。苯教祖师敦巴辛饶逐步融合了各个分散的教派,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教派,即为雍仲苯教。因信仰山,湖等自然事物,进而形成了转山,转湖等习俗,同时逐步形成系统的苯教佛法。苯教在藏地流传早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一万多年就已经开始了,对藏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雍仲本教发源于古象雄文明,这是一个以现在的阿里地区为核心的古老文明。古象雄王国在鼎盛时期其统治的地区不局限于现在的西藏地区。疆域辽阔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和西部及南部的大片地区。“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藏地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

然后由于由于西藏古代政治、宗教等历史原因,许多人们只熟悉吐蕃正史里记载的引入佛教的松赞干布(公元617~650)之后的这一段正史,而对公元七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文明几乎一点也不了解。而近代对西藏的考古才逐步让这段沉溺在历史洪流之底的文明逐步浮出水面,展现给世人一段神秘古老的文明历史。

众所周知,现在的西藏人口主要集中在拉萨周边地区,一些分散其他藏区的藏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藏民大多是以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相信天葬是每个到西藏的游人都知道的事。但是近代对阿里这个地区的考古,发现在一些河道附近有耕田的痕迹,并且也有发现土葬的形式。这些完全是与现在我们知道的西藏的习俗不同的。通过考古,在松赞干布建立的强大吐蕃王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古象雄文明,通过一些历史经典也能够证明这个文明的存在。古象雄在汉史中记载为羊同,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至于为何会消失,史学家分析为藏王松赞干布及其子孙为巩固统治,引入佛教以此改变藏人的信仰,而对古象雄打压甚至毁灭,并用印度文字改良了象雄文字,形成了现在的藏文。如今古象雄的后裔已经无处可寻,只留下一些遗迹显示了这个曾经在藏地占统治地位的古老国度。至今阿里地区还有些地方的命名是象雄文命名。这此地名不象我们熟悉的拉萨这样的地名能够知道其含义,因无法翻译这些象雄文而无法得知地名的含义。

虽然古象雄文明现在存世的文献很少了,但是其苯教的很多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玛这么也萨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的遗俗仍然留存了下来。在后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与引入的印度佛教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同于印度佛教也不同于汉传佛教的藏传佛教。

以上历史信息来源各种西藏相关的资料,可能存在说法不准确的地方。有兴趣的可以先看看《西藏的西藏》这部反映在这个阿里之颠的古老文明的记录片。看完很有收获。建议去西藏之前一定要看,避免西藏走了一趟,对其历史一无所知。也是因为了解了些历史,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不足7000米,却能成为不同佛教的神山而吸引着无数的信徒不远万里前来转山。当花些时间去追本溯源的时候,才能探知其深厚了历史渊源,就会发现其实一切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局面都是那么的自然。

我们些次行程中因WHO的执着,增加了古象雄王国都城--曲龙银城(古记载为穹窿银城)行程。探访这个位于阿里之颠的历史遗迹,感受西藏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本段叙述把曲龙银城、古格王朝遗址、东嘎皮央遗址壁画合并记录,作为对西藏历史的探寻章节。因这几处遗址都是西藏历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要叙述的内容过多,为不影响整体文章格局,采取了文章目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