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骑车去往清迈河,骑过一条僻静的小巷时偶然瞥见一间小店,木质老房子的店面,进去一看,这正是我喜欢的,满屋子各种各样的绣品,还有相关的书籍和创意成品。很多东西,一看是各地收来的,很多来自中国的云贵少数民族地区。店主出来了,是位精瘦的六十多岁的妇女,聊了一阵,非常投缘。十年前,精力还很充沛时,她跑了中国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贵州的贵阳、凯里、西江,还有云南的丽江等,也到过北京。又有去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通过那些走家串户的上家,收了一些各个民族的绣品。现在,她已经很久没去了,体力不支,加之好的绣品已经很难收到,见到的都很贵了。她说,很想再去凯里,去看看那些上家杨先生、董先生他们。

原来每个国家在传统手工艺的持存问题上,都很相似。精品不再藏在深闺人不识,从源头开始,深山里的那些阿公阿婆都知道自己家里压箱底的那件老衣、身上的那些银器都值大钱了,而且做的人很少,也没有能耐做出那份精美了。况且许多人尽管一见倾心,却还不愿将一个LV包的价钱扔在一块名不见经传的老布身上。我们在中国,一味地批判自己的国家对传统保护很不够,以为自己的人们太过喜欢时尚。其实,国外许多地方也一样,只是程度深浅而已。就像房子,我们以为很有传统特色的泰国、印尼之类的国家会保留很多传统的房子,其实,我们所接触的他们传统的那一部分。他们自己喜欢的还是现代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你真正要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要买一所房子,那些房产经纪人给你推荐的也基本是现代摩登结构的,而不是你在电影中或画册上看到的经典老宅。那些传统,都需要你自己长年累月地寻找、发现和收藏。

告别这间神奇的绣品屋时,让蹲门口闲看来往车辆的阿拉给我和店主大姐合了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