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中,还有许多发生在身边不可言喻的“社会味道”:前三秒是形影不离的好闺蜜,后三秒成虎狼情敌的新中国式关系;考试成绩高高在榜前,实际却名落孙山的考场潜规则;明明是左右隔壁,却互为陌生人的邻里关系……不胜败举的相关例子,会让一些人觉得:如今的日子没了旧时光里的“味道”,奈何身体在成长,心却是无味的发媸。

眼看2016中秋节就在眼前,除了互送月饼(礼物)、回家陪父母吃顿饭外关于这个节日你可否还有更多的想法?如今你还能感受到小时候的过节味道吗?
关于我:小时候的中秋节(那时全家还住在砖墙的老房子里),我会陪爷爷一起下象棋,奶奶和妈妈会在厨房做一大桌子菜,爸爸负责打下手。在华灯初上的夜晚,我们一家五口坐在院堂里闻着夜来香的香气,吃着五仁月饼,空气里飘散着大人的絮叨声,回想起来,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家长里短。这种三代同堂的“有爱关系”一直持续到我高考时,高考那一年,爷爷去世了,大学毕业那一年,奶奶也离开了……亲人渐离,时光境迁,很多时光的味道确实只能拿来回忆了。

7月中下旬,婶和两枚鲜肉去过一次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当时为试运营)。原上的这处“小城”,是陈老笔下那个古老而宁静的白鹿原の缩影。这片华胥之渚,有特别的关中风貌:首先,因为海拔高所以原上的空气很是沁鼻,自然风光见下图,视野也开阔极了(全家人在这里合影,完全不用滤镜不用P图,怎么拍怎么美)


除了风景,吃吃喝喝才是吃货最操心的事!一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除了囊括上百余种陕西风味小吃,更有老茶馆下的吸烟袋的老汉(陕西话,老男人的意思),茅草屋,秦腔脸谱等街边景可看,来这里,便像置身七八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甚有意境。

先不提32G内存卡不够用的可pei之景,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里覆盖好几条街的美食,是婶务必要到这里多次打卡的重要理由,以下是放毒时刻,因舔屏出现的质量问题叮婶概不负责(凭啥不负责?还不是因为qióng)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这里有百余家陕西名小吃:辣子蒜羊血、油糕、吹糖人、糖画、饸饹、臊子面、老麻饼、烙面、蓼花糖、蓝田糍粑、高馔蒸馍……

▲蓝田饸饹

▲蓝桥洋芋糍粑

▲老麻饼

▲蓝田高馔蒸馍

▲云南木瓜水

▲绿豆凉粉

▲辣子蒜羊血

▲陕北果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