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吉隆坡这样的大城市,我更倾向于搭地铁出行。一来是因为我就一个人,打车的话,没有人分摊车费,费用实在太高,划不来。二来坐公交的话,很多地方的公交站牌都是用当地文字写的,没有英文翻译,完全看不懂,上车后也没有英文广播报站,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国游客来说真的很头疼。

而地铁的话,不仅不用担心堵车,而且基本上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地铁,都对其线路和车站作了英文翻译,坐哪条线、到哪个站一目了然,自然也更加方便。因此今天出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地铁卡。

吉隆坡很多景点都在地铁沿线,但如果每次搭乘都投币现买票的话,最终免不了要被找补回一大把的零钱(甚至是硬币),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到 KL Sentral 买了一张 Touch NGO Card。

这种卡不仅可以搭乘除机场快铁以外的所有轨道交通(包括 Monorail 单轨火车、LRT 轻轨、KTM 电动火车),还支持支付整个西马的高速公路过路费(这点对于有自驾打算的朋友很方便)。

每张 Touch NGO Card 工本费 10 马币,每卡每次充值最低 10 马币,可以在任意 LRT 轻轨站亦或是 7-11 购买和充值( 7-11 每次充值都要收取 0.5 马币的服务费,费用会在充值总金额里相应扣除。如果以在吉隆坡玩 3 天时间为例,基本上往卡里一次性最多充 30 马币就足够了)。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7-11 和 LRT 轻轨站在周六、周日和公众假期是不卖 Touch NGO Card 的(7-11 周末和公众假期只可以办充值,而 LRT 轻轨站在周末和公众假期就连充值都不行),不过在 KL Sentral 紧邻着 7-11 左侧有另一家便利店,它家则不受此限制 —— 我今天就是在这里买的。

买完地铁卡后,紧跟着就是坐 LRT 格兰纳再也线去 KLCC(双子塔)买登塔的票。

说到在吉隆坡坐地铁,无论去没去过吉隆坡,很多人都会觉得吉隆坡的地铁太过复杂,各轨道系统间的衔接也不通畅,尤其是当你看到这幅《吉隆坡轨道交通图》······

第一眼看到这幅《吉隆坡轨道交通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晕~

的确,和曼谷轨道交通的简单明了,或者是香港轨道交通的井井有条相比,吉隆坡的轨道系统交通堪称是复杂、晕眩的。

为了让大家去吉隆坡能够方便、快捷的搭乘其轨道交通,我在这里帮大家做一个梳理。

简单来说,整个吉隆坡的轨道交通系统由 Monorail(单轨火车)、LRT(轻轨)、机场快铁、KTM(区域铁路也叫电动火车)四部分组成。

先说 Monorail(单轨火车),也就是上图果绿色的那条线路。

Monorail 中文翻译为“单轨火车”,顾名思义,Monorail 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轨道交通的两条平衡路轨。乍看上去,有点类似于磁悬浮,不过速度比磁悬浮差远了。

另外,因为动力的原因,Monorail 只有两节车厢,因此,其载客量在吉隆坡所有轨道交通里面,算是最低的了。如果你恰好遇到上下班时间搭乘 Monorail 的话,你会发现,它和中国公交车的拥挤程度真没多少分别。

Monorail 于 2003 年 8 月开始营运,起点站在 KL Sentral(吉隆坡中央车站),终点站是 Titiwangsa(蒂蒂旺莎),线路总长约 8.6 公里,沿途共设 11 个站,分别以 MR1~MR11 标识。

其中,HangTuha 站(MR4)可换乘 LRT 安邦线;Bukit Nanans 站(MR8)可换乘 LRT 格兰那再也线;终点站 Titiwangsa 站(MR11)可换乘 LRT 安邦线。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Monorail 的起点站虽然设在 KL Sentral(吉隆坡中央车站),但严格意义上来说, Monorail 的起点站其实是在紧邻 KL Sentral 旁边那个大型购物中心里。

也就是说,大家到了 KL Sentral 以后,其实不需要像某些攻略所说的那样,要走出 KL Sentral,再穿过大街什么的。而是径直往前,上自动扶梯,之后左手边就是这家购物中心的入口了。

走进购物中心以后,注意观察指示牌,顺着指示牌的方向穿过购物中心,就能找到 Monorail 车站。要知道在吉隆坡那种又湿又闷又热的天气下,走有空调的商场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第一次去吉隆坡的朋友到 KL Sentral 以后先找到这个地方,也就是 KTM 电动火车的闸机口。

面对 KTM 闸机口,右侧就是前文提到的 Information 柜台(问询中心),在这里可以免费索取吉隆坡地图。而面对 KTM 闸机口,左侧的扶梯上去后左拐,就是商场入口了。

由于 Monorail 所经路线,基本上贯穿了吉隆坡最主要的商业区和夜店区,并会驶经部份主要酒店,因此, Monorail 也是游客使用频次最多的一条轨道交通。

其次,我们来说吉隆坡的轻轨(简称 LRT)。

LRT 其实是 Light Rail Transit 的缩写。吉隆坡 LRT 由安邦线(Rapid KL Ampang Line)、格兰那再也线(Rapid KL Kelana Jaya Line)两条线路组成。

先看格兰那再也线(Kelana Jaya Line )。格兰那再也线也被叫做 Putra Line,也就是《吉隆坡轨道交通图》上红色那条线路。

格兰那再也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站为鹅唛 (Gombak),终点站目前设在格兰那再也(Kelana Jaya),今后将延伸至 Putra,正因为此,格兰那再也线才有会被叫做 Putra Line。

格兰那再也线全长 29 公里,也是全球第三个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系统。目前沿途共设 24 个车站,分别以 KJ1~KJ24 标识。

其中,Dang Wang i站(KJ12),可换乘 Monorail;Masjid Jamek 站(KJ13)可换乘 LRT 安邦线;KL Sentral 站(KJ15)可换乘 KTM、Monorail、LRT 安邦线和机场快铁。

格兰那再也线途径很多景点,比如 KLCC 站(KJ10)出站就是双峰塔(目前格兰那再也线是到双峰塔的唯一轨道交通线路)。Dang Wangi 站(KJ12)可前往吉隆坡塔,Masjid Jamek 站(KJ13)可前往嘉美克清真寺以及独立广场,Pasar Seni 站(KJ14)可前往茨厂街和国家大清真寺。可以说格兰那再也线是游览吉隆坡市内各主要景点最方便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安邦线,也就是《吉隆坡轨道交通图》上黄颜色的那条线路。

安邦线又被叫做 Star Line,目前其正式全称是 Ampang Line and Sri Petaling Line ,简称安邦线。

顾名思义,安邦线是由 Ampang Line 和 Sri Petaling Line 两条轨道交通组成。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吉隆坡轨道交通图》上,安邦线从 Santu Timur 站(ST11)到 Chan Sow Lin 站(ST1)的这段区域里会有两条平行的、呈L形的线路了。

其实,从 Santu Timur 站(ST11)到 Chan Sow Lin 站(ST1)的大部分线路上,Ampang Line 和 Sri Petalin Line 都是共享铁轨的;只有在 Chan Sow Lin 站分开后,才分为两路不同的轨道,一路前往 Ampang,另一路则前往 Sri Petalin。

至于从 Chan Sow Lin 站(ST1)到 Santu Timur 站(ST11)的共享铁轨区域,部分车站会用电子显示屏标出,该趟车是到 Ampang 还是 Sri Petalin(类似上海地铁 10 号线那样,标出这趟列车是开往航中路还是开往虹桥),部分车站(如 HangTuha)则是将前往 Ampang 和前往 Sri Petalin 的旅客分别安排在左右两侧不同的月台候车。大家在候车时要注意区别,千万不要搭错车。

第三,我们来说 KTM( 电动火车)。

KTM 的全称是 Komuter,KTM 其实是隶属于马来西亚国家火车公司线路的一部分,主要是连接以吉隆坡为中心方圆 50 公里的城郊地区。

KTM 全长 153 公里,由两条线路组成:一条是 Bata Caves(黑风洞)— Port Klang(巴生港);另一条是 Tanjung Malim(丹绒马林)— Sungai Gadut(双溪芽笃)。

两条线路可在吉隆坡火车站(Kuala Lumpur Station)或者是 KL Sentral 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