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保罗教堂下来,折返回红屋广场,然后过桥,去鸡场街。

鸡场街位于马六甲市中心,荷兰红屋的对面,顺桥过了马六甲河就到。

鸡场街是马六甲古城中,华人聚集的区域,细看鸡场街的建筑,骑楼、华侨会馆等,全都带有老香港的情怀。据说曾经的鸡场街,住的都是马六甲最有钱有势的峇峇娘惹——中国人和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Baba ),女性称为“娘惹”(Nyonya),

因为这条古街有许多贩卖古文物的商店,和各地华人的会馆,所以鸡场街又被当地华人称为“古董街”、“会馆街”或者“荷兰街”。和吉隆坡茨厂街里一水的印度阿三在贩售低劣假名牌不同,马六甲的鸡场街到处都充斥着浓墨重彩的“中国风”。

很多人一听“鸡场街”这三个字,自然会联想到这里过去是不是贩卖鸡鸭等家禽的地方,实际上这里和鸡没有一点关系。这里过去曾是一个繁华的集市,而在闽粤琼一带的方言里,他们把集市称之为“街场”,所以马六甲最早一批华人其实是把这里叫“街场街”,不过由于方言口音的问题,在流传中就,传着传着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现在的“鸡场街"。

而至于英文的Jonker Street一词则源自于荷兰语Jonkvrouw,意指荷兰贵族,所以英语直译的街名应该是“荷兰贵族街”,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地华人会将其称为“荷兰街”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