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行大巴把我们送回最初坐上车的地方,这段湘西旅程预示着结束了。这几天我们遇到的人真是各有特点,绝对没有雷同。他们也属于我这次旅程的一部分,不能不提,不能忘记。除了黄凰还有跟她她一起的长沙阿姨、大概上中学的儿子。还有那个爱吹牛、故意摆阔的上海大块头男人,嘴边总带着自己的老婆,却不知道为何自己出来旅游,身上的装备并没有什么奢侈,更确切说非常“简朴”。但是嘴上却爱耍派头,看“魅力湘西”一定要看VIP,导游订不到VIP,他就一路碎碎念。几天都没有洗头,乱的像鸡窝一样,就带着一顶毛线帽。他说这里找不到“洗头房”。手里永远拿着一个看似很便宜的卡片照相机,却总和别人说,我的单反太累赘不想带。在张家界的两天,我们是住在同一家旅馆,所以吃饭也在一起,第一天晚上我们下楼,吃饭时候,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坐在楼下,好像第一次和他说话,他喊“下来吃饭咯!”我不太喜欢吵,知道如果和他坐一起肯定要说个没完,当时有两张桌子,我选择了另一桌。他主动让我们坐过来,我也无法推脱了。坐在一起,他就在旁边嘴里一直叽里呱啦叽里呱啦~~~之后好像是什么原因,要换一下桌子,我和同伴换了另外一桌,本以为就甩掉了他。谁知他阴魂不散的一起和我们换了过去。呵呵,不过这种随时都可以和你变成熟人的人也蛮可爱的。还有那两个看着像大学生的男孩儿,之后发现他们买票用军官证,但看着不像当兵的,不了解缘由。其中一个男生就是在袁家寨子“做了新郎”,当天早上相机出了问题还跑来向我求救。 印象中还有两家人不能不提,一家是带着上小学的孩子的三口人,好像刚从海南玩过来。男孩一路嘴像租来的一样,他口中的“爸比”一路夸大海口,我唯一记住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在北京上贵族学校~!”母亲很不会管教孩子,在路上给孩子买了个可以射飞镖的木质弓箭,车上射到过好几次人,每次大家都把箭交给她母亲劝说别让孩子玩这么危险的东西,但这位母亲“哦”的同时一只手就把箭给孩子了;另一家,,呵呵~~和上一家一路很是要好,情投意合仿佛一家人,那个走一路说一路同样爱摆阔的女人,到哪里都让导游帮她找最好的旅馆,还有她那不爱说话的傻傻的儿子,下了车我们在过街天桥下还看到他们在等接他们去机场的车,虽然之前几天都没有和他们说过话,不过这时候遇到了,倒是觉得亲切,我问她是哪里人,她说自己是在宁波工作,是山东人。一路听她讲话就觉得有山东味儿,果然没听错。说了这简短的几句我们就道别了。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了。这些人应该永远也不会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