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下午茶,再是摩梭家访,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领着我们去她家里参观和讲解,姑娘看起来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出头,但她自己说已经是当妈的人了。这是一个给我震动挺大的环节,因为了解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摩梭人据说是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大家族全部都要听祖母的话,大小事宜和家庭财产全部由祖母掌管,祖母生活在四合院正中最大的一间房里。就是祖母房,但是主人家说得很清楚里面不允许拍照,也就只拍了个外观。
祖母房很大,靠门左手边的床却很小,据说是体现祖母对全家族人的公平公正。房中间是火塘,火塘边的墙上供奉着藏传佛教的火神和祖先,一家人围着火塘吃饭,饭前都要先供奉火神和祖先。他们不过清明节,日日夜夜都是祭奠先祖的时候。
祖母床正对着的是生死门,里面有一个小房间,这是摩梭人生老病死的地方,女人要在里面蹲着生小孩,老人也会在里面离开人世。
当老人病重了,家人就去请山上的喇嘛算一算,若是算出来过不去这个劫也就不再去医院,开始准备后事。去世之前喇嘛会在老人嘴里含上一块银块,然后全身用酥油擦好,在生死门里面安放好,等到喇嘛算好的日子抬到上山去火化,什么都不会留下,尘归尘土归土。
劳碌了一生不留下什么遗憾,也不留下什么财产,一辈子攒下来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喇嘛庙里供奉佛祖祈求保佑。摩梭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留下一个和睦圆满的家族就可以了,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这样的生活状态真的让我震惊,我可能永远也不能拥有如此的平静。
另一个重点就是他们的走婚习俗,我也同世人一样曾以为这是非常随意的乱来状态,其实完全不是。这只是他们母系社会下独特的一夫一妻制度,女人一直住在母家不存在嫁出去这一说。在确立关系之后男人并没有什么地位,只有晚上才能到妻子家过夜。
男人白天的劳动属于自己的母家,还要负责照顾和养育自己姐妹的后代,却不能养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生后会宴请全村,让大家都知道孩子他爹是谁,不过也就是知道而已却不会组成我们所认为的家庭,如果以后感情不合了也一样可以分开,只是没有离婚这个词。
我们所熟知的传统世俗在这里全都不存在,这里曾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不过随着游客来的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也在渐渐改变,看上电视了,打起麻将了,愿意给游客讲解和表演了。
村子最早开放搞旅游的时候就定下了规律,房子不外租更不外卖,接待游客的必须是自己的族人,收入必须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大概这样能多保留一些本地的特色吧。
聊着聊着,导游阿雅就开始介绍他们村子里打的银饰品,我们还没从故事里缓过来她就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营销上。也没有强买强卖,许多人顺势就下手买了东西。对于提高收入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毕竟她还讲解了这么多本不为外人所知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