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以水文明 儿时总会把这里和阿姆斯特丹搞混~只因那部很有名的电影《阿姆斯特丹的水鬼》。不知这里有没有水鬼 只知后来《偷天换日》从这里一直偷到了洛杉矶 而最后对片中妙手神偷又完璧归赵奉还的那幅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名画《暮色中的圣乔治马乔雷教堂》又是记忆犹新。这幅名画就在下面~~~↓↓↓↓↓↓ 画中的教堂正式威尼斯的圣乔治马乔雷教堂

莫奈的画是看不到具体轮廓的 他所有的画都在色彩的融汇当中 他用色彩点亮画面 也使画面点亮你的眼睛。莫奈就是一个色彩的魔法师 他晚年患上白内障 却依然可以把色彩“玩”出独特~莫奈只有一双眼睛 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

威尼斯不大却有100多个小岛、近200条水道和400多座桥梁 这一切让威尼斯成为了这个地球上的奇迹 它也因此有了 水城 水上都市 百岛城 桥城 的美誉。

蜿蜒的水巷 流动的清波 威尼斯就像是一个漂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 让人有一丝的魂牵梦绕。相传 当时威尼斯地区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游牧民族的侵袭 转而避往亚得里亚海的这个小岛。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作 将世外桃源建造在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地方 那就是在水上。

据说 当时人们在建造威尼斯城市时 先在水底的泥土里打下大木桩 木桩一个紧挨一个 这就是地基。打牢地基后 铺上木板 然后就盖房子。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 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 意大利北部的森林竟然几乎被砍完了。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 让现今的人们得以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 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也不用担心迷路。

在城中同样有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教堂 有教堂的地方就有广场 而有广场的地方就会有鸽子~~

这船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 据说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 以栎木板为材料 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 加船夫一人。从古时的威尼斯日常生活开始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已有千年的历史。 最终它独具特色造型 成为威尼斯的代表 并且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贡多拉”。

现在威尼斯旅游业竞争很激烈 运河管理当局每年只颁发三张贡多拉船夫执照 而竞争者却是数以百计。候选者要接受三年培训 每天学徒五小时 挣一点微薄的薪水糊口。考试时驾驶一只可乘十人的大船 双人划桨 在来往穿行的船只中横渡大运河 堪堪历时一分钟 出不得丁点差错。稍有闪失即遭淘汰 只能离开水乡威尼斯到陆地去谋生。

自娱自乐的这老爷子 我拿起相机他低头 我放下相机他抬头 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而且还扭动着身体 自嗨着很欢乐~ 还好我拍完后没有过来和我要小费~~

早在80年代那会如果在大中国的街上看到个老外 我们都会看上几眼 主要是他们长的和我们不太一样 浑身都是毛 所以有时候管他们叫老毛子~ 至于怎么知道他们浑身都是毛的 我就不细说了~ 这是进化论的问题~ 然而在现在的意大利也会有个现象 他们很喜欢观察你 当然看的不是意大利人~ 而是像我们这样的亚洲人种 他们也觉得很新奇 为什么身上我们身上没有毛?

其实走到这时候已经饿了 但时间还未到中午 一般他们的吃饭时间是中午1点半以后~ 但随着意大利的改革开放的这些年的进步 他们会习惯的在早上11点 11点半左右开门接客~ 这也是为了 更好的和国际接轨~ 这个点来吃午餐的大部分也都是亚洲人居多~ 正好可以把前一天没卖完的食物卖出去~~

其实在很多国家 餐厅对于亚洲人都很歧视 之前在别的国家我遇到过好几次 你去一家餐厅吃饭 明明在主用餐区还有很多的空位的 餐厅的服务生却偏偏给你带到一个阴暗地 有的甚至更过分给你带到旁边 或者地下室的某个用餐区 当你一进去你会发现 里面全是亚洲的面孔 中国 日韩 东南亚 等等~ 这明显就是一种歧视~ 后来有几次我看到这样的 即使这家馆子再牛逼 我也不会给他们这面子~

有一次又是这样的情景 我表示不满 要求去上面主用餐区 他们表示已经有人预定 我表示那算了不吃了~~ 后来他们看我有要走的意思 又说可以在我要求的那个地方用餐~ 呵呵 花爺的脾气他们太不了解了 BYE 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