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岸神庙出来走到巴士站再一直向北走到tourist information 就是fishermen's colony。问了几个本地人才找到邮局,本想寄几张明信片回国,可是南印这里寄个明信片真不容易。
在十字路口向东就来到了默哈博利布勒姆山,可以说这是个充满魔幻主义风格的地方。这只是一座散落着一些巨大石头的不高的小山。很多石头利用其天然的外形被雕凿成神庙、崖刻浮雕。远远的我就看到那个神奇的“克里希那神的黄油球”在一个缓坡上的一块巨大的不规则球形石头,似乎随时都会从坡顶滚落下来来,它与底座的接触面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它却始终岿然不动。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在神秘的国度印度毫无违和感。而这个名字取材于印度教神话中的克里希纳(Krishna),梵文原意是"黑天",印度教崇拜的大神之一。他是三大主神(Vishnu)的第八個化身。
从小就以牧童的形象出現,他有着蓝色的皮肤,善于助人,喜欢吹奏笛子,用孔雀羽毛装饰自己的头,而且经常和牧牛女嬉戏跳舞,据说克里希纳有一万六千种力量,全部化身成女子,成为祂的妻子,因当时不容許男性导师收女弟子,但祂要有女性作为祂的力量,因此這一万六千种力量便化身成女子,因此,他必須娶下一万六千名牧女才能有足够力量(够奇葩),小爱神在印度是非常有人缘的神祗,虽然他小时侯很顽皮,偷过家里的黄油,但是却可爱的让人不忍苛责。
默哈博利布勒姆山真是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地方,满山遍布着很多依据石头自然形态雕凿出来的石窟寺院,完全就是Ajanta和Ellora的缩小版,位于“克里希纳的黄油球”的北侧的Trimuti洞穴寺庙供奉着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宇宙的三大平衡者。同一块石头的背面是一组大象、孔雀和猴子的雕刻。“黄油球”的南侧是供奉象鼻财神Ganesha的,从一整块大石头雕凿出来的Ganesha ratha。再往南的Varaha mandapa(南印的建筑形式,石雕列柱大厅,一般用于公众集会)拥有默哈博利布勒姆最精美的几组雕刻。左侧,毗湿奴的化身之一,野猪Varaha正将大地从海洋中托举出来。正面:毗湿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和杜尔迦女神的形象。右侧:毗湿奴的8臂化身Trivicrama,战胜魔王bali的场景。
经过Ramanuja列柱大厅神庙,付了25卢比爬上默哈博利布勒姆的灯塔,螺旋形的楼梯顶部有一个硕大的探照灯。灯塔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默哈博利布勒姆的美景。东面远处是漫长的孟加拉湾海岸线,脚下不远处“卧”在大地上的是一块形似鳄鱼的巨大石头—Mahashamardini列柱神庙,完完全全从一块大石头上雕凿出来的。下层洞窟内的左侧壁雕:毗湿奴大神在蛇床上沉睡。右侧:杜尔迦女神骑着狮子,杀死牛魔王Mahisha的场景。中部神祠是湿婆、帕尔瓦蒂和他们的大儿子Murugan的形象。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印度真是个家庭观念极强的地方,看他们的神就知道了,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家一家的,父母双亲配偶兄弟姐妹,几乎没有单独出现的神。而且各家各户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说印度教是世俗生活在神界的映照一点都不为过。那成百上千的印度教神灵,似乎就是凡间的芸芸众生的神性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