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老司机都是人才,一条盘山路坐的我醉生梦死。笔直的乡道,一边是个大牌坊“南黄古道”,一边是漫山的鸡冠花。说来惭愧,我此行的目的拜访这里的古村落,可重要的都没去,因为这和南黄古道是两条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还在出发前印了一百份的古村落历史。在此只能把县志上面的内容为大家列景:
前杨村,八百年历史,一村,二将(周志泛,周永广),三家(周,杨,汤),四祠堂。
四知堂(杨震深夜却金,天地你我,知)杨家比较有意思,杨震的五世孙是三国的杨修,杨修的六世孙是隋文帝杨坚。这也是南屏乡的廉政教育基地。南屏幼儿园的孩子在这里读经,《弟子规》,我印的那背面就是入则孝。
山头郑村,一千年的村史,民国时期也是十里洋街,邮电局,学校,警队,郑仁山故居。那十几间老洋房,保留了外面的爬山虎,清理了里面房间,改了民宿。
下汤村,六百年历史,溪上有座廊桥,不知到起与哪年,至今也在用。还有个康熙年间赐的贞洁牌坊
上杨村,舞龙,舞狮,木工,竹器,不乏能工巧匠。琵琶大师杨丽萍就出自这里。
还有五棵千年大古樟。
好吧,既然留不住,何不送一程。再见了,给我倒开水的大爷;再见了,给我带路看鸡冠花的小孩。

来自游记南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