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地方是天都峰,不上天都峰,白来一场空。来来来,这样的天气,你给上去试试……保证雷不劈死你……

到了天都峰下面,雾还是很大,居然天都峰是开放的。坐着休息了下,忧郁了下:把东西放这下面,原路上去原路返回还是背着上去另一条路下山。可能是上天看不下去了,替我们做了个决定:打雷了……这下直接不用纠结了,不想冒着被劈死的危险就别上去了,这不是在开玩笑,据说每年天都峰有人被劈死……愿渡劫的人们慎重,慎重……玩笑话啦。

又下雨,躲了会雨,还是在下,最后还是穿上雨衣冒雨下山。一路上上山的人不断,真不忍心高速他们后面还有好一段路……雨衣麻烦,扔了,找个水池洗了把脸,真爽。

再往下就是半山寺,立马桥,终点是慈光阁。在前一天暴走了西海大峡谷的基础上快速下山,其中的各种滋味自行脑补体会。终于坐上了慈光阁到汤口的车,一路上到处都是这种往返车,人流量还是巨大。

ps:后来无意中看到新闻说,国庆期间xx学校四位同学在爬黄山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一对老爷爷和奶奶,老爷爷突然身体不适,老奶奶寻求他们四位帮忙,并有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两人轮流交换扶着老爷爷下山,下山后拒绝了他们的补偿,最后老爷爷还是要了他们的号码。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小伙伴已经猜到后面的结果了。没错,老爷爷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然后与他们学校取得了联系并表示了感谢,还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时候肯定又有小伙伴在想肯定此时此刻我肯定在想为什么我没有碰到……哎,还真有那么点想法……

下午三点多终于回到了旅行者驿站,因为他们那边出了点变动,最后我们订的六人间升级成了双人间。

停下来后,脚底一时间有点不适,不过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登山包和帐篷可以寄回去了,后面的行程不需要再用到帐篷,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两天没吃顿好的,晚餐自然要补上来,感觉好好吃。

回来坐在客厅跟老板唠嗑,有了像我这样忠实的好听众……老板自然很乐意说他的一些经历。

老板开着他的“旅行者驿站号”越野车走过很多地方。走滇藏公路跨过金沙江,客厅电脑桌面上的屏保就是一张张旅行者驿站号走的地方;也在青海飚过车,青海地广人稀,路宽,直,车和人又少,实为飙车的好去处。接下来想去的地方是新疆,我也是。

老板跟他女朋友曾去越南玩了一个月,两个人一起才花了8k。

他们坐飞机到的河内,订的河内的一家青旅,到了后一看是十多个人一起住的,样式跟国内的大部分青旅也不一样,床位是好几层的,高度也低,环境也不敢恭维。

后来住的宾馆,价格相差不大,但环境好。

一次出去打车,给钱的时候没看清钱面值上的0的个数,多给了个0……不要激动,1人民币=3000+越南盾,打个车要花几十万,吃个饭上百万,作土豪就是这么简单,去越南就行,你值得拥有……

基本去了越南的各大城市以及有名的地方,当然包括胡志明市。越南那边的人们生活水平毕竟还是比较低,都是在路边摆摊卖东西,喝茶,车一开过,扬起一片尘土……。

旅行者驿站还有个大本营,一个群,住过旅行者驿站的朋友们都可以加,为了让小伙伴加群老板也是费了心思的,一是墙壁上很多宣传,二就是wifi密码就是群号……

群里加了很多小伙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自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人们。

老板讲了其中一个,是个妹子。说起来跟我还是校友,华科的,博士毕业。经历了感情上的变故。在美国高就,基本什么都不用愁的那种。

那个妹子也挺厉害,那次受了刺激,过年时一个人开车到额济纳旗?,结果在一个地方陷进去了,又没信号,等了好久有人路过了才将她弄了出来,是不是印证了一句话:女人疯起来不得了……没什么意思,广大女同胞不要误会……

后面老板说的是,那个妹子做人不好。

有一次她要完成一个什么工作,但是那段时间她很忙,于是在群里问有没有人帮她(查资料翻译之类的),有偿。然后一个在校女同学,帮了她这个忙,前前后后估计也花了半个月多时间好不容易弄好,发给了那个妹子后,却迟迟不见说好的有偿,那位女同学自然不好意思自己直接问,于是托老板帮忙问下是个什么情况,毕竟自己花了时间精力,不管怎样总得有个答复。

老板问那个妹子这是个什么情况,那个妹子说我转账给那个女同学了,但是女同学那边并没收到,老板要那个妹子把转账记录截屏过来看,结果是没有,这是其一。

其二,那个妹子有次出差到俄罗斯,跟老板说给他带个礼物,老说xx的钢笔比较好,你帮我带一只。说到这时,老板也是有点气愤的,因为后面杳无音讯,毕竟是那个妹子主动提的,结果弄成这样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何必呢。

后来老板把那个妹子踢出去了。

不一会儿,回来了几个小伙伴,都是当天上当天下的。有三个妹子一起,也去反方向走了西海大峡谷,只不过她们走着走着方向错了,走到了黄山西大门,最后还是打的回来的,论方向感的重要性……

还有个小伙伴说基本看完了,我们表示不信,问他去爬了天都峰没,他说爬了,在老板和我们的理论下,他最后还是说估计搞错了……

老板后来还说,他见过一个体力开挂的哥们,从上海骑自行车六个小时到黄山,走完整个黄山只用了几个小时,对,不是走,应该是跑,而且每到一个景点都拍了照,说明确实都去过。令人羡慕。

前段时间有个时间黄山人比现在还多,那就是G20,黄山对杭州市民免门票,大量的杭州市民涌入。寻思着要不要也加入那个大本营,然后就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