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戎寺的北门出来再往北便是在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被誉“铜塔”的巴芳寺。如今塔的部分早已随着时间荡然无存。

走下引道,两边的池塘中是如野花般自然生长的莲花。各种颜色、各种大小、坠在水生花之间,阳光下仿佛莫奈的迷幻的笔触。

沿着笔直陡峭的台阶登上巴方寺的顶端,笔直修长的引道一直伸入丛林深处。然而那些成堆的散落的被标记着的石块却莫名的吸引着人的目光。

吴哥的建筑,结构大多类似。巴芳寺的二层也是一道长长的回廊。从人头攒动的巴戎寺到冷冷清清的巴芳寺,迂回在回廊里,那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一幅幅完整或破损的雕刻,都让人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古代的吴哥人是如何劳作、如何生活、如何征战,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近在眼前。

再次沿着陡峭的台阶而下,台阶的左手边也就是寺庙的西侧的墙体显然与东面的墙体截然不同,还未精心雕琢的石块裸露在外,内部结构显露无疑。

巴芳寺最早由乌岱亚迪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Ⅱ)建造。据说在15世纪以后,这个寺庙曾经被拆除了部分原有建筑,并用拆除下来的石块建造卧佛。这又是吴哥从印度教走向大乘佛教的证明。只是这尊卧佛还没有完全成形,只有用砖块堆砌的大致人形。淡淡的眉眼还未精雕,但却也让人感觉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