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佩枯措,离开陪伴我们一上午的希夏邦马后又开始爬山,前方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右转指向萨嘎,这是我们明天要走的路。另一条指向了马拉山和吉隆县城,这条路陡峭急升,一鼓作气冲上垭口,见垭口处的经幡之上竖立着一块路牌,上面写着:孔唐拉姆山5236,海拔也够高的,不过我始终没搞懂马垃山和孔唐拉姆山是一座山还是两座山,回来后查了一些资料也没得到正解,反正没走过,留下身影便是。
孔唐拉姆山垭口,海拔5236米。
穿过县城宗嘎镇,开始进入吉隆沟。吉隆沟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亚东沟、嘎玛沟、樟木沟一起被称为西藏的四大名沟,海拔高差极大,是这四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与其它几条沟盘旋急下略有不同的是吉隆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南北走向,又深又长。从这里再向西或北,因印度洋暖湿气流愈发稀少,无力沿着山谷挺进,能看见的沟或山谷不罕见,但像吉隆沟这样还有温暖湿润的地方就几乎看不到了。
我自己将吉隆沟分为外沟和内沟。外沟蓝天白云、气候干燥,几乎寸草不生,一条不知名的的河谷将山体“切”开,新修的柏油路像一根黑色的细线贴着河谷向南延伸,两侧红褐色的山体断层清晰、节理分明,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痛苦”的表情,仿佛刚刚从一次巨大的岩浆活动中冷却下来一般,空灵而寂静,只有偶见的佛塔和短短的小草告诉人们这里仍是佛主的领地,依然还有顽强的生命存在。
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喇叭声“滴、滴、滴”,回头一看原来是北京小李的老“夏利”,十来天再次见面很开心。我问他昨天在樟木看到的是你的车吗?他说是啊,昨天在樟木住了一宿。他的LP说昨晚在网上看到说前方有一处滑坡,不知老“夏利”能否通过,如果过不了他们就回吉隆。我说我去试试,今晚也住吉隆。
几公里后果然一段滑坡体挡在路前,虽然有车走的印迹,但乱石磷磷,融水滚滚,尤其是中间被水冲刷成了一个硕大的凹坑将整个车头都没进了水里,顾不得被刮得乱响的底盘和打滑直冒青烟的轮胎,费了好大的劲才通过。
正当庆幸总算过了这段滑坡后不久,只听“噗嗤”一声,心想完了,一定是轮胎破了,下车一看是右后轮“瘪”了,只好换备胎。在高原换轮胎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克服高原缺氧,三个人忙上忙下累得气喘吁吁才将轮胎换好。
吉隆沟的内沟与外沟的风景有着强烈的反差,在海拔下降的同时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从满目苍凉的荒山野岭突变成郁郁葱葱,两侧山峰林立,层峦叠障的山谷里生长着各类繁多的植物。此时忽然云遮雾绕地下起了小雨,这是由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造成的,正常的情况下天气一般是早上很好,到了中午之后就越来越阴或开始下雨。这与昨天走过的樟木沟有些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吉隆沟比较宽,盘旋的弯道相对少。
当然咯,这种景色对我们这些看惯了满眼是绿的南方人来说吸引力有些不够,我们更多的是在体会高原变化无常的气候、短距海拔高程的反差和对前方未知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