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程时我们从直布罗陀出发前往摩洛哥,我望着轮渡的马达激起汹涌水花,心情也如它一般澎湃,对前方神秘未知的北非充满期待。然而五天过后,由纳祖尔搭乘过夜摆渡回阿尔梅利亚时,我又是迫不及待想离开这个鬼地方。
所以对摩洛哥的感情很复杂。它在过去一年中频繁出现在各大旅行网站的推荐榜单上,被冠以“上帝的色彩”、“北非后花园”、“来吧,来撒哈拉”等标签,吸引大波朋友一窥究竟;到了当地又不免失望,我本身对旅行的吃住并不讲究,但在摩洛哥还是由于饮食不卫生腹泻了几次。更让人无奈的是当地并不发达的经济与质朴的北非老百姓尚不能够去实现政府给予旅游业的殷切希望与巨大投入。有一回我老公拿起相机抓拍街景,却被当地穆斯林老太太误认为在拍她,立刻张口大骂、泪眼婆娑,引来路人围观,和她解释半天形如鸡同鸭讲。老太太愤怒的眼神令我哭笑不得,我们尊重当地信仰,尊重当地文化,但当地信仰与文化却没能宽容到接纳全世界投来的目光。“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大致是这个意思吧。舍夫沙万蓝得很美丽,可美丽的背后是伸手乞要的乱象;非斯很神秘,但城中也有冒牌的导游等着游客上钩,我们就不免误入其坑,错过了了解非斯的唯一机会;撒哈拉很勾人眼球,但Google导航会把你引到一条没有路灯的土路上,看不清车道看不清对面来车,没有信号没有指路牌,我们像一只慌乱的老鼠,慌张地游荡在撒哈拉边缘。
这些,都是在北非的遭遇。哦,还有一枚彩蛋,我留在了游记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