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燕赵大地,自然就想到河北(其实还包括周边的北京以及天津北、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这名字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和赵国。韩愈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送董邵南序》),苏东坡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给这方山水染上了别样的色彩。从毅然踏过寒易水的燕地刺客荆轲,到决然跳下狼牙山的五壮士,选择死亡,是他们留给世界最无情也是最动情的背影。
看吴秀波的《乱世书香》,有一集是说备受排挤的他唯一一次在燕大给学生们试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学生重上西学,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均是糟粕,没什么可听的。于是,他就讲了豫让的故事,以此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国士,由此引出危机四伏的中国正需要千千万万的国士去拯救。这一段,深深被吴秀波的演绎所吸引,而这个故事更是让人闻之动容。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曾先后给范氏、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做了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方得重用。后来,赵﹑韩﹑魏共灭智氏,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誓要为其复仇。之后他更名改姓,伪装改扮,刺杀赵襄子未果。赵襄子以豫让为主家报仇乃天下贤士为由放他离去。他又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沿街讨饭,暗伏桥下,企图在赵襄子路过时行刺。但仍未遂,所捕。豫让知道自己生时无望再刺杀赵襄子了,于是主动求死。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然后伏剑自杀。
曾为几家家臣的豫让,偏偏为智伯而死,正如他自己说,“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这才有了后来“斩衣三跃”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成语。
还有燕骏千金的燕昭王、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儿子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不都是英雄,也各有各的感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