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凡人口聚集之地,因发展之故,皆有新旧之分。丽江也不例外,也有新城旧城之别。只是丽江新城的兴起,很有些例外,是地震使然,所有的导游如是说。我只是有些不太明白,既然地震震出了一座新城,那势必就会毁掉一座旧城。可依我所见,丽江古城各样的建筑和原有的结构似乎保存尚好,尽管历经岁月的磨蚀,千百年来的风韵犹存,大街小巷见不到任何地震留下来的后遗症。

像所有人一样,来丽江并非为其新城,而是冲其古城而来的。

印象中,丽江古城是一座流动之城,其所有因素皆随岁月的流转或急或缓、不知疲倦地流动着。无需深入,便能分明感受到古城流动的韵律和节拍。古城的前大门入口处,那两架相依相伴不紧不慢经年轮转的大水车,便是鲜明的见证。千百年来,它们就这样心无旁骛,执着又执拗地轮回流转,那日复一日被水车升降提放的玉河水,絮絮叨叨仿佛在诉说古城历史悠悠的变迁,万千岁月也和着水车在悄无声息中静静流逝。

这里,金沙江的支流玉河并行分三小股水流由古城的前大门注入城内。叫人纳闷的是,纳西人把它们分别命名为东河、中河和西河。依我来说,这怎么算得上河,在我活腻了的那个地方,顶多算溪流或水沟。三股水流沿途又在经意和不经意中相互交错沟通,若隐若现,宛若一张硕大的蛛网,遍布古城大街小巷。数百年来,它们就这样旁若无人,不舍昼夜汩汩流淌、蔓延,仿佛古城的血脉,滋养古今。城内与之相匹配的,便是数也数不清大大小小、七拐八弯的街巷和柔情似水的垂柳。古城内几乎“家家流水,户户垂柳”,宛若东方的威尼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