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列岛是台湾三大火山群之一,早在1740万年-820万年前,海底火山多次爆发,熔岩从地底缝隙涌出地表后经海水和空气的快速挤压冷却而收缩凝固,又经历了千万年来的海浪侵袭及风化,造就了现在澎湖列岛上那形态各异的玄武岩。其中,熔岩台地的代表作非桶盘屿和大菓叶莫属,只是桶盘屿接近性稍差,特别是在冬天风季要坐船出海基本没戏。幸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级景观”的大菓叶位于西屿乡,无论何时从马公出发都可以,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大菓叶玄武岩柱高8米、长100米,节理分明的石柱岩壁极为壮观。按科学家的解释,火山熔岩流在冷却时体积收缩而形成玄武岩的柱状节理,通常呈现六角柱或多角柱结构。随后由于海蚀及其它地形作用的影响,就形成了这些高低起伏、变化多端的柱状玄武岩。据说同类型的玄武岩在地球上只有两处,一处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另一处就在澎湖。

石壁下的的凹槽积水形成的绿色潭水倒映着玄武岩柱与天上的蓝天白云,景色相当独特优美。


由于出土的时间较晚未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所以裸露出来的部分现呈黄色,而从裂缝中仍可见黑色的石头。

面对这鬼斧神工的对称性柱形结构,我很难相信它们是大自然的作品,而更愿意相信它们是超自然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