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洞,亿万年的风雨雕琢,奇妙的地质构造,成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喀斯特王国; 贵州有酒,独特的河流山川,多样的自然生态,孕育出中国著名的美酒之乡。赤水河畔的茅台、董酒,国人尽识;但或许你不知道,贵州镇远,还有一种酒,日日夜夜,藏于洞中。

镇远,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湘黔两省三地,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洞”为名的民族自治县。

公元965年,刚立朝不久的北宋王朝将当时称奖州的古镇远改置为“竖眼大田溪洞”,下辖七十二洞,交由苗族田氏土司自治。其间历时142年。

5000年前,镇远苗族先民就以洞为居,以水为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先民们很早就发现和创造了利用喀斯特溶洞进行酿酒,使酒质更为甘甜醇美的工艺,并将这种工艺一直延续至今。

山洞里的酒窖

镇远先民以洞为居的生活固然无法回望,却可以走进青溪镇,钻入青酒洞窖,探寻这种源自远古、反璞归真的酿造工艺。

山中洞窖,外面布满一层黑色斑点,是着落了几十年的酒分子,似乎在宣告着酒窖的年份。

“洞中贮一日,开瓮香千里”,原生态溶洞窖藏,基酒用土陶酒坛盛装,经溶洞长期贮存,让基酒自然老熟。喀斯特溶洞常年保持14℃—22℃的恒温,有助于白酒酿造所需的多种微生物的繁衍生息和生物反应,对酒的醇化十分有利。

美酒封坛,藏在天然恒温的溶洞里,经过数年数十年的沉淀,吸收着镇远山水间的灵气,浓缩着古老文化的神秘与瑰奇,醇厚、芳香、优雅、细腻。

洞,是酒的升华;水,是酒的灵魂。“青溪本是水精灵,化为美酒醉人间”,酿造青酒所用青溪龙井河的地下水,也源自溶洞,清亮爽口,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世上早已千年,洞中,却似只过了一日。在洞窖中,触摸着一坛坛尘封了多年的美酒,呼吸着浓郁的酒香,瞬间,便回到了远古。

临走,用竹提子舀一杯洞藏十五年的青酒,闻一闻,洞窖的清香,品一品,时间的味道。出来后,再回首,洞门已闭,如梦一场。

酒窖上的农庄

原以为,出了洞窖,便已经是酒香之旅的结束,还在心里默默的告别,转眼间,却来到了醉翁人家,另一处酒窖所在山上的农庄。

木头房子,酒坛迎客,或许,是因为刚从洞窖里出来,第一时间,便喜欢上了这座酒窖上的人家。

醉翁人家是青酒集团下的一座小山庄,聘用当地农民,用酿酒所剩的酒糟养猪,在边上开辟菜园种菜,过着自己的生活。有客人来到,便热情的用自产的美酒佳肴招待客人。

刚进门,院子里便已经摆好一桌子菜,倒好一碗碗青酒,等待我们入座。山间酒窖上,喝溶洞藏的青酒,吃柴火烧的饭菜,有一种去隐居山林的主人家做客的惬意,处处带着好奇。

主人精心准备的菜肴,有镇远山间的特色菜,也有在菜园种的蔬菜,用柴火烘干的腊肉。每一道菜,都带有自然的味道,彻底打开了我的味蕾。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是镇远人常说的,在酒窖上的醉翁人家,用陶碗喝着青酒,吃着饭菜,刚见面的人,一席下来,也都变得熟悉,似乎相识了多年。

吃完饭,趁着同伴还在喝酒,悄悄的放下碗筷,走进屋子,摸摸厨房里的柴火大灶,看看屋顶被熏黑的腊肉,跟主人聊聊家长里短,陌生却又熟悉,带着人世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