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埂澡堂会会址:登埂温泉是有名的澡堂会会址,这里距六库12公里,海拔950米。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这里“春浴”,又名澡堂会。澡塘会是泸水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明朝永历二年就已具有一定规模,是保存和延续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节日期间,江两岸的傈僳族人民带上行李,备好食物、炊具到温泉附近搭起帐篷或竹棚,进行对歌、射驽、“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和物资交流等活动。每天早晚都要泡温泉浴,消除全身的疾病和疲劳,洗涤一年来身上的灰尘污垢,以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降临。

澡塘会据闻很多地方都有,但怒江峡谷的澡塘会却更自然、更民族、更传统。其中首推登埂河澡塘会和玛布河澡塘会。这里没有遮拦,男女共浴。泡澡者同卧一泓,敬老让幼,互聊家常,时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其乐融融。有意思的是女人们并不反对男摄影者的闯入,反而依仗人多势众,对他们高声峡侃起哄,搞得他们往往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 澡堂边,木棉花正盛开

↑ 男女共浴,其乐融融

↑ 姐,你的眼神好犀利,俺脸红了

↑ 沿途的木棉花

回到六库天已经全黑,顾不上放行李,随便找家饭馆晚餐后,前往百花岭教堂,聆听素有天籁之音的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据领队鸵鸟及当地导游朱师傅介绍,这场短短约半小时的演出是为俺们团队量身定做的。

傈僳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绚丽多彩且具有独特特色的民族文化,并且受地域、历史的影响以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中得以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异彩纷呈、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以傈僳族“摆时”、“木刮”、“优叶”三大调为代表的传统民歌,形成了泸水傈僳族多声部最耀眼的三朵奇葩。

在怒江西岸沪水县一个叫百花岭的僳僳族村寨,以演唱傈僳语无伴奏四声部、多声部合唱而著名。傈僳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发展起了高水准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艺术。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来的西洋音乐,二是纯民歌性质的“三大调”,极富特色的装饰颤音使傈僳族的演唱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人的民族文化认同。

天籁之音,名副其实,当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浑身一阵鸡皮疙瘩,禁不住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