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从北京站上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火车摇篮”的摆动,我们于早上8:30抵达了江苏省省会南京。很顺利地入住了位于夫子庙附近的海友酒店,并给姐姐、姐夫也订好了房间。姐姐和姐夫是坐今天早上的高铁来南京的,由于“参团”仓促,买不到昨晚的卧铺了,好在还有高铁可以“救驾”,他们要到中午才能到达南京。我们利用等待姐姐和姐夫到达的几个小时,正好可以先去吃个早饭。

早上8:30,我们正点到达南京站。

在南京站坐33路公交车,就可以直达我们预订的位于夫子庙附近的海友酒店。

计划中的芳婆糕团店得乌饭和老卤蛋肯定是赶不上了,她家九点就关门上板儿了,此时已是十点刚过,可以把午餐提前一下变成“早午餐”了。按照电子地图的指引,很顺利地来到了著名的李记清真馆,10:30左右的光景,已经有不少顾客在餐厅里就坐了,尤其是牛肉锅贴的柜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龙。我们赶紧到点餐台点好了餐食:1两牛肉锅贴,一笼蟹黄汤包和一碗牛肉馄饨,这三样可都是他家的头牌美味呀!喵喵去占座位,紫檀负责排队领餐,第一位的当然是牛肉锅贴了。前面有近十位顾客,一锅金灿灿的锅贴里面大约有将近六十个之多,紫檀盘算着大约要等两锅,怎么着也能到手了。可没想到,满满一锅锅贴,三个顾客就清盘了,一两5个,这些老顾客都是半斤一斤的招呼呀!按这个速度恐怕要等到第四锅才能有我们的份儿了!果然,第二锅只经得起两位顾客的“提货”,就只剩下5个“金色月牙儿”静静地蜗居在漆黑的“天边”笑看着柜台前望眼欲穿的食客们了。就在紫檀无奈地培养着自己的耐心的时候,就听见前面负责发放锅贴师父大声地叫问道:“有要一两的没有?”紫檀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到师父又问了一遍,才欣喜地大声应道:“有,有,有有有!”激动得都有点岔声儿了。快步来到队伍最前面,交上领餐票,接过师傅递过来的锅贴,手中白盘子里的5个金色锅贴就像5张笑弯了的嘴角,只是对着他一个人在笑,仿佛看透了此刻紫檀的心里和鼻子下面也各有一个笑弯的月牙儿!牛肉馄饨只等了一小会儿就领到了,蟹黄汤包多费了些时间,可能是点的人少,要现蒸的缘故吧。

沿着电子地图的指引,穿街过巷,我们行走在市井的氛围里,感受着过往的熟悉与亲切。

途经一个小学,这可是一所颇有历史的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有百年历史了!不知是光线的原因还是眼花了,紫檀同学居然把校名念成了“南京考糊小学”。喵喵一听,大惑,“考糊”?那谁还来这儿念书呀?!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考棚小学!瞧瞧紫檀这眼神儿,真够呛呀!

评事街,一条普通到几近残破的小巷子,著名的“ 李记清真馆”就在这条街里。

在评事街里偶遇了一位嘣爆米花的摊点,这可是久违了的儿时记忆呀。

评事街口有一家水果店,里面的水果琳琅满目的,很是好看。

这几样是比较醒目的,左上角的枇杷是止咳的良品,不过价格偏贵。

网上口碑甚好的李记清真馆就坐落在评事街北段,气势相当恢弘,远不是网上形容的那样逼仄窄小,看来这二年发展壮大了不少。本来嘛,食品质量好,生意就好;收入多了就要扩大发展,用更多更好的美味回馈顾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双赢的美好结果。

店堂里干净整洁哦,虽然才上午十点半, 但店里的顾客已经川流不息了,足见受欢迎的程度。

看看他家的价格表,品种不少,而且价格公道!为了能多尝几款美味,我们决定每样都浅尝辄止,点了一两牛肉锅贴:7元5个;蟹黄牛肉汤包一客,15元3只(原计划是牛肉小笼包:8元4只,可喵喵稀罕蟹黄);牛肉馄饨一碗:6元,居然有14只之多,这个太合适了!价格足够低廉了,只是不知味道如何,物美价廉已经完成一半了。

这是蒸包子的明档。可能是点蟹黄牛肉汤包的顾客很少,每一份都要现蒸的缘故, 我们需要等候十分钟才能取货。

上面是做锅贴的明档,这里是最受欢迎的地方。下面是做馄饨的明档,也是排队人很多的地方。

排队时,紫檀还顺手拍了一下锅贴制作的过程。包好的锅贴是白色的,经过热油煎炸后,竟然神奇地变成了金黄色!我们猜测可能是和餐厅用的油有关系,锅里翻滚的油泡也是黄色的,应该是菜籽油吧。

这一锅摆满了能有近六十个锅贴,可是太不经卖了,两三个人就能清空一锅。都是周边的老主顾,这样的购买量让紫檀对他家的锅贴更有信心了。

因为只要了一两,让我们“歪打正着”地捡了个漏,提前提到了货。5个弯弯的金色月牙儿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一会儿就会变成我们的口中之食了。

牛肉锅贴,煎炸得黄灿灿的, 就像一弯金色的月牙儿。咬一口,外皮酥脆焦香,牙齿交错间咯吱咯吱的轻响悦耳;馅料是纯牛肉的,味道是咸中有甜,相对于我们北方的口味来说,甜味有点过重了!作料(十三香之类的)配伍得当,用料偏重,香料的味道清晰,但没有盖住牛肉的原味,肉香浓郁,丰腴可口,伴着鲜美柔润汤汁,令口舌欢愉莫名。相对于7元的售价,绝对的物美价廉呀!

牛肉馄饨,满满的一大碗。汤汁比较清澈,漂着一薄层油花,若干小葱花点缀其间,颇觉爽利。

用汤匙抄底翻动一下,兀地突显出一群拖着裙摆般柔滑“尾鳍”的白色“金鱼”,数量相当可观,据饭馆说有十四尾之多,我们无暇细数考证,当感觉肯定不会少的。咬开一个馄饨,薄薄的面皮儿很劲道,里面包着一个饱满的牛肉丸儿。舌尖儿品味间,只觉得这牛肉馅儿和锅贴的牛肉馅儿很不一样,没有过重的调味料的刺激感,也不像锅贴的那样甜,淡淡的一丝甜味衬托出的都是牛肉本身的味道,更好地还原了牛肉的本真。再佐以牛骨汤的纯美腴润,“相得益彰”是最合适的形容词了。14个馄饨,对于饭量一般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当一顿不错的午餐了,而售价仅为6元,感觉比锅贴更物美价廉啦!

这两款先提货的美味让我们颇感满意,他们也是李记卖得最好的品种!现在,我们就等着看压轴的蟹黄牛肉汤包的表现了。

十分钟后,紫檀领到了蟹黄牛肉汤包,3只个头娇小的包子慵懒地趴在热气腾腾的笼屉里,姿态闲散恣意,和5元一个的身价看着有些不符。不过常言道“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咱还是亲口尝尝再下定论吧。

既然叫蟹黄牛肉汤包,那里面肯定是有一包汤汁了,不过上图那小布碟儿里的汤汁可不是包子里的汤,而是紫檀加的醋;因为包子是刚蒸好的,太烫了,我们无法拍到包子皮儿里面滚烫的汤汁。下图布碟儿右边桌子上的点点滴滴油滴儿却的的确确是蟹黄牛肉汤包里的汤汁,是紫檀同学一口咬下去泚溅出来的汤水,差点儿溅到衣服上。

用筷子夹住包子头一提,包子显现出明显的悬垂姿态,说明肚子里有很多内容,轻轻晃动,感觉有液体在摇摆,那就是汤汁了。把包子咬一个小洞,将汤汁放到布碟儿里,缓缓喝下——鲜美、醇厚、浓甜,这咸鲜中突兀着挥不去的甜味有点过于厚重,倒显得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了!咬开面皮儿,里面只有一个牛肉丸子,说好的蟹黄呢?再咬开肉丸一探究竟,宝物——蟹黄果然在这里。一小团橘红色的蟹黄安静地藏在牛肉做就的堡垒中,一经牙齿引爆,醇厚的鲜美味道瞬间迸发,让齿畔舌边顿时被攻陷,无可抵御!蟹黄确实鲜美,但包子偏小,还有那让人不适的甜腻,使我们心里隐隐感觉:没准还是牛肉小笼包应该更合适一些吧。蟹黄牛肉汤包终于没能为这顿午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我们对李记清真馆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要不怎么会再来一趟呢?要知道,这可是我们此次江苏之行里唯一一家吃过两次的餐馆呀!

李记清真馆除了饭食,还有熟肉制品出售,牛腱子、酱牛肉等都很引人注目,让人垂涎欲滴。

吃完早午餐出得门来,已是饭点儿,买锅贴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足见李记的锅贴有多么吸引人了。

李记的门口还有卖烤串儿的,可惜我们实在没有度量了,只能望串儿兴叹了。

李记往北50米马路对面还有一家著名熟食店:章云板鸭。但好像不是老店,一打听,果然是一家分店,但据说品质一样不错。

烤鸭和板鸭是他家的主打品种,价格比较实惠。

其他品种看着也挺有食欲的。

李记对面有一条小巷子,名字挺有意思的。

  离开李记清真馆一路西行,前往南京的朝天宫,紫檀对那里的古玩市场比较感兴趣。途中经过了一家入选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锅贴扁食店,路过了一座清真寺、还有天后宫。到了朝天宫才发现,虽然是星期六,可这里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小地摊儿。向摊主打听后得知,这里的古玩市场已经搬迁到离朝天宫几公里外的仓巷里了,而且一律上了楼。我们有点失望,在电子地图上一查,仓巷居然就在我们返回酒店要经过的路上。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先去仓巷看看,再回酒店迎接姐姐、姐夫的大驾。走了将近20分钟,来到来仓巷,这就是一条很窄小的巷子,进去50米左右,有一个院子,院里有一座四层的楼房,这就是古玩市场了,名字居然还叫“朝天宫古玩市场”。三层和四层是地摊区,我们直接上了三层。

这就是号称入选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锅贴扁食店,就在李记西边300米左右, 由于我们刚刚吃饱喝足,没有肚量一试究竟,但看着就餐的人挺多的,味道应该也不错吧。

南京的马路,中午时分很是清静。

离开评事街不远就有一座清真寺。据此推断,评事街一带应该是回民居住区吧,要不附近怎么会有很多清真餐馆呢。说到清真餐馆,紫檀不禁想起了单田芳老师说的评书《明英烈》。那里面讲道朱元璋手下的大将里有不少都是“清真贵教”的,比如常遇春、胡大海、汤和、邓愈、郭英等等,这说明清真贵教在明军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人数应该也不少。大明朝建都南京后,理应建立规模较大的清真贵教居住区,清真的餐饮也随之发展壮大,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今天南京的餐饮文化中,清真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呀!所以,来南京一定要尝尝清真饭馆的美味,方才不虚此行也。

清真寺的石塔很有风范。

从清真寺往北,走到一条小河(请忽略河水的颜色),过河后往左(西)拐弯一直走就可以抵达朝天宫了。

朝天宫大门外还有一处重量级的机构:江宁学府。

江宁学府门外的大影壁十分庄严肃穆。

只可惜,江宁学府现如今已经被江苏省昆剧团征用了,不能进院参观,紫檀偷偷探身进大门,为大家伙儿抢拍了一张院子里的照片,光看着这个敞亮的大院子就可以想象出江宁学府当年是多么的豪气干云了。

朝天宫的大门就像一座大牌坊一样,高大威风,凛然不可侵犯。

朝天宫门口的石狮子有点太过温顺了,与大门的气势有些不符。

这是里面的宫门,也是器宇轩昂的。朝天宫的门票是25元/人,由于我们中午时间比较紧,况且主要目的也不是参观这里,正经事儿是逛古玩市场,所以就越门而过了。

围着朝天宫的外墙转了半圈儿,除了看到雄伟的影壁和空旷的广场外,根本没有看到繁华的地摊市场。只是在墙角的旮旯处有两三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摊儿,紫檀凑过去先是假装看看摆在地上的一块旧布上的几件带着泥土的玩意儿,然后才向摊主打听古玩市场的事儿。经摊主介绍,原来这里古玩市场迁走了,搬到离朝天宫有一段距离的仓巷去了,地摊儿也都上了楼了。我们听的有些失望,用手机里的电子地图搜了一下,距离不太远,好在正处在我们回酒店路线上, 那就顺道过去看看吧。

既然偶遇了,那就进去看看吧。

过了天后宫,沿着升州路又往前(东)走了不太远,一条差点被我们错过的小胡同里,电线杆子上的一溜儿红油漆底儿的白字儿被喵喵看到了,她大声叫住了已经走过胡同口的紫檀。哎,这著名的朝天宫古玩市场可真是太低调了呀!

进到胡同深处,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牌坊,抬头看,这样的门脸才有一些大古玩市场的气势嘛。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不香还不得而知,可这巷子的深度已经被我们实实惠儿惠儿地领教过了呀!

古玩市场的建筑也是仿古的。

这排木门挺让我们喜爱的,一群小娃娃。

上了楼的地摊儿被安排在了三层和四层,也就是最高的两层。好嘛,这地摊儿变成了顶层,还能接着地气儿吗?顶层是一个大玻璃顶的阳光房,光线很好,特别敞亮,在这儿摆“地摊儿”,心情准保舒畅。

今天是周六,阳光房里的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排的满满当当的,只是买主不是太多,显得有点不够景气。不过这倒便宜了我们这些游客,可以轻轻松松地溜达着看玩意儿了。

地摊儿上的玩意琳琅满目。

让人看花了眼。

  转了一圈,看的眼花缭乱的当儿,喵喵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听,原来是姐姐、姐夫到达的消息,我们赶紧离开市场,快步返回酒店,迎接姐姐、姐夫的大驾。

赶回酒店途中,在升州路又看到一家章云板鸭,这才是老店呢,有机会要尝尝他家的烤鸭子,网上的好评如潮呀!

  一路上快步如飞地赶回酒店,姐姐和姐夫已经在大堂边和服务员了解南京当地情况,边等待我们了。当被告知他们已经进入我们为他们订好的客房、整理好了行李后,我们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要是由于我们的迟到,让姐姐、姐夫在大堂枯坐干等着,那可就太失礼了。看看时间,已过午时,早就该吃午饭了。计划中的午餐已经被我们当做早点享用过了,而且“李记”离酒店比较遥远,在赶过去还不饿晕了!于是,我们建议把计划中的晚餐提前升舱为午餐。可姐姐说不要打乱计划,就在附近随便吃点儿得了。向酒店服务员打听得知,旁边的夫子庙大门里面有很多餐馆,于是我们立刻出发,觅食去了。说实话,我俩的肚子此刻还被李记的美味们撑得饱饱的呢,那就喝点啤酒作陪吧。

出了酒店往北步行200米就是夫子庙大牌坊。

走进去150米就是号称金陵第一园的瞻园——大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门票40元。从瞻园门前的斑马线过了马路直走,街里有一溜饭馆,我们就在这里找一家填填肚子吧。

这家的店名吸引了我们,瞻缨楼土菜馆——门前的招牌显示主打的是南京土菜,有点意思。先吃一顿当地的土菜接接地气儿,以免水土不服呀。

既然要喝啤酒,那就先来几道凉菜。煮花生,全国通吃得下酒菜,中规中矩是必须的。

凉粉,这不是北方家常凉菜吗?也划入南京土菜的范围啦?味道挺正宗,和我们在北京吃的几无分别。

第三道凉菜是盐水鸭。哎,这才是真正的南京特色菜呀,这也不能算是土菜呀,南京经典的招牌菜才对嘛。味道相当可口,就是稍微有点偏咸,不过也难怪,菜名上已经写明了“盐水鸭”,那么突出的一个“盐”字当头,肯定是不会太清淡的嘛。鸭肉细腻软滑,肌理爽润丰腴,盐的咸味沁入鸭肉,将鸭子的独特香味激发得充分暴涨,让唇舌感到异常满足。真不愧是南京第一名馔呀!

臭豆腐肥肠煲,这个厉害了,应该是南京名菜“金陵三臭”的简化版。正宗“金陵三臭”的主角是肥肠、臭豆腐和臭蕨根,如今少了一味素食蕨根,应该问题不大。这一锅臭豆腐肥肠,满满的一煲,热气腾腾,看着就引人食欲,我们几乎忘记了肚子了还有李记的美味,食欲再次大开。

肥肠软糯滋润,收拾得比较干净,没有什么异味,喵喵很喜欢;臭豆腐,不是那种用于煎炸的臭豆腐干,应该是用鲜豆腐经过适时的发酵后得到的鲜嫩臭豆腐,口感细嫩柔软,一经咬开,一股发酵的味道丝丝缕缕地缠绕在齿颊间,和肥肠的特有味道绞结纠缠着,混合为一种独特的味觉刺激,让真心欣赏此种味道的“吃货”顿时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意外惊喜,而不喜欢这种重口味的“食客”则有可能掩鼻而去呀!紫檀和喵喵就是“吃货”,而姐姐和姐夫则有点“食客”的风范,这一煲美味只有便宜我们这俩“吃货”啦。

干锅菜花,这不是湘菜吗?也在南京土菜馆里出现了。不过此菜做得还真不错,除了太素了,没有别的缺点。既然“吃货”们有了“双臭煲”,那就把干锅让给“食客”们吧。

最后一道菜是费时间的大菜,姐姐点的著名徽菜臭鳜鱼!身为“食客”的姐姐对这道名肴倒是青睐有加,并不避讳。臭鳜鱼甫一上桌,立刻异香缥缈,“双臭煲”顷刻间失去了自有的光环,静静地甘拜下风了!

臭鳜鱼的做法是相当讲究的,新鲜鳜鱼经过淡盐水一定时间的腌渍后,鱼会发出一种似臭不臭的独特气味,鱼肉的纤维沁进了些许的盐分,经过煎炸,再佐之以大蒜、生姜、辣椒、肉丁、笋丁等辅料红烧而成。这盘臭鳜鱼肉质颇为鲜嫩、气味相当醇厚,入口滑爽,瞬间激活所有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绝对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典范之作!

这一大桌子菜肴,可谓汇聚了多个菜系的精华,让刚吃过早午餐的我们有一次放开了“肚量”, 大快朵颐。在南京的第一顿正餐就充分展示了四个人出游第一大优势,那就是每顿饭可以品尝到品种多样的菜品,让味蕾更有效地与更多的美食接触!

  吃饱喝足之后的下午,我们决定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雨花台瞻仰一番。

  从酒店门口叫了一辆滴滴快车,到雨花台大门口才用了10块钱,四个人出游的第二大优势也适时地体现了出来:四个人打一辆车,既节约了时间,也摊低了人均成本,还节省了体力,特别有利于游玩。

我们是从北门进入雨花台的。

进门前行不远,就是一组巨大的花岗岩雕刻成的群像,高大坚毅,气势非凡。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近景。

庄严的雕像。

目光越过宽阔的水池,可以看到一座造型端庄的雄伟建筑,那就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烈士纪念馆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忠魂亭”。

据介绍,乾隆爷曾六巡南京,多次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这座御碑亭就是他题诗刻碑后建的亭子。

还有一座西晋时期的古刹“高座寺” ,庙宇占地虽不太广,但很清净。

雨花阁,是一处登高远望的好地方。

  雨花台占地面积相当辽阔,值得瞻仰和参观的景点众多,我们在里面盘桓了一个下午,也就是简单地看了一个表面,如果要认认真真地参观一下,我们觉得一整天的时间也不一定够呢。

  离开雨花台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不用说,你们和我们一致期盼的晚饭时间又到了。今天的晚餐是紫檀和喵喵精心安排的重头戏,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起吧。

自由客餐厅,一家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新派餐厅,他家的菜肴说是南京菜、江浙菜都可以,但又不是老式的江浙菜或南京菜,而是一种经过改良的菜肴类型,即以南方菜为深厚的基础,味道和口感有脱不去的南方肴馔基调,式样和外形却又颇为新潮讨巧,很受年轻人和时尚人士的青睐,当然也很得我们这些游客的欢心,毕竟新潮和时尚的美味一直是最让旅游者追逐的,因为旅游本身不就是在追逐新颖和“未知”的一切嘛?!

自由客的菜单就立在橱窗内,一目了然,价位比较合理,有些菜名还挺各色的,但不知菜量如何,那可是要进去一试方能知道究竟的呀。而我们今天就是来解开这个谜团的。下图是自由客的餐桌椅,式样质朴简约,颇有一些另类的豪放。

餐厅的装饰、陈设和餐具也有自己的风格,坐在这样的温馨环境里,感觉很放松,很温馨。

小菜是餐厅赠送的,泡菜和酸豇豆很爽口。

姐夫点的炸花生米,火候很到位,酥脆焦香,作为二锅头的下酒菜就是绝配。

香酥鸭头,28元。这是自由客点击率最高的菜品,没有之一。5个鸭子头,个个一分为二共计十片儿。鸭头经过卤制,上桌前又经过油炸,外焦里嫩,滋味醇厚。从外皮的酥脆程度推断应该是经过复炸的;由肉汁的味道浓度来看,卤制的时间肯定不短,卤汁的鲜美味道直透肌骨,啮咬之下,骨酥肉烂,满口焦香醇腴,大快朵颐。此菜如果堂食吃不完,可以打包带走,作为零食边走边啃,也是一道洒脱的“风景”。

爆炒花甲,16元。菜量还可以,做法很像厦门的“酱油水花蛤”,味道也挺鲜美,只可惜有沙子,吃起来挺牙掺的,有些煞风景!

砂锅软兜,软兜就是鳝鱼,也叫黄鳝,这可是紫檀最喜欢的鱼类啦。紫檀一直偏爱鳝鱼,既喜欢它的肉质鲜美,也喜欢它的营养丰富。

这道砂锅软兜展现了深厚的江南菜肴底蕴,味道和色泽都更偏向于江浙菜,和杭州菜很近似。砂锅里有十余条去头的整条鳝鱼,经去骨净膛,以南式红烧的技法烹制,味道偏甜,浓油亮芡,色泽红润;软兜的火候恰到好处,肉质细腻滑润,微微弹牙,口感极佳。

香辣黄喉,此菜有点湘菜的风骨。香辣脆利,颇为下饭,佐啤酒比较合适。

红烧田鸡,48元。这是一道改良菜的代表作,既有江浙菜的红油赤酱,又有川菜的浓巷重辣,是一款南北兼收的讨巧佳肴。田鸡很细嫩,入味颇深,滋味渗骨,入口热烈,直接激活了满口的味蕾,让人感觉舒爽酣畅,大呼过瘾!

京酱肉丝,价格不详。我们毕竟是从北京来的,看到有京酱肉丝就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来一个,尝尝地道否。还别说,做的还真地道,甜面酱的香味让味蕾感到特别的熟悉和温暖,小软饼一分两半儿,夹上红亮的肉丝儿和白净的葱丝儿,一口咬下去,面香、葱香加肉香,还有酱香,四香合一,美不胜收呀!

FG七龙珠,38元。这是一道“自由客”的创新菜,一个细长的白瓷盘子里,一长溜摆着七颗“毛茸茸”的金色圆球球,号称是“七龙珠”。这道菜更像是一道小吃,用芝士拌着虾泥团成一个丸子,外边裹上细细的土豆丝儿,以热油炸成金黄色即可(应该有复炸)。味道还行,虾的鲜味伴着芝士的乳香,味觉挺美的,脆脆的薯丝间杂着芝士虾丸的滑爽弹牙,使口感复合快爽。不足之处就是一盘只有7个,太少了,四人用餐,也不好分配呀。又是姐夫高风亮节,谦谦君子之风令人敬佩。

我们的晚餐,挺丰富的吧?鸭头没有吃完,打包当零食了,其余的菜品消灭殆尽,战斗力不减当年呀!

面包诱惑,28元。

甜品,造型比较独特。细细研究一下,又觉得其实也没啥特别的:一个正方形的吐司面包,掏出面包芯儿,切成小方丁个,把掏空的吐司“盒子”烤得微微焦硬,填回面包丁,上面加一个冰淇淋球,点缀上红樱桃和饼干棍儿即可。冰淇淋球是女士喜欢的,紫檀倒是觉得烤得焦脆的“吐司盒子”更好吃,香酥可口;面包芯儿最没有特色,被大家遗忘了。

我们吃完饭离开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餐厅里早已客满,门口还有等位的食客站着,看来这家“自由客”餐馆还是挺受欢迎的。

  其实,这家Freedom Guest自由客也是我们在网上找到的,看到口碑不错,菜品也很合我们的喜好,所以原计划是要来这里吃两顿的。左挑右选,摘出了6个菜,分两顿还怕吃不完,没想到计划更改后,一顿就解决了,这再一次证明:吃饭这个事儿,绝对是2+2大于4的,因为氛围起来了,情绪得到了调动,食欲必然就被激发了!人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吃饭的能力尤其如此,这一点不服是不行的呀!您说呢?要不您也找机会试试呗!

  走出“自由客”,街上春风习习,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时间还早,遛弯儿正好。眼前不远就是夫子庙,夫子庙旁还有秦淮河,天赐的消食赏景好去处呀。

秦淮河的大门,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

一进大门,就感到人潮汹涌,热闹非凡。街道两边的仿古建筑灯光明亮,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

游船码头——秦淮河最经典的地方,夜幕中,灯火阑珊,光彩闪烁,绚烂迷人。

河边的影壁墙上,一对游龙戏珠,倒映在河水中的影子蜿蜒起伏,生气勃勃。

码头附近的石桥被彩灯装点得流光溢彩,徇烂夺目。

  由于紫檀同学做事缺乏计划性,白天拍摄得比较疯狂,等到了夫子庙要拍秦淮河夜景时,才无奈地发现电池报警了,勉勉强强拍了几张后,照相机就自动关机了。只好用眼睛独享今夜的秦淮温柔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