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短文,加上一点自己感悟,匆匆忙在雨中回到家,想分享给大家。
故事一,说的是很多人有同样的感悟,25岁工作以后,好像永远在过着同样的生活,早上起来刷牙洗脸挤地铁上班,然后忙忙碌碌一天下班,刷朋友圈、看电视、打游戏,第二天过着同样的生活,一转眼,可能十年就过去了。
这十年,过的转瞬即逝,心安理得。
记得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为什么说旅行能让你的生命变长。为什么从科学的角度说,旅行是延长生命长度最好的方式。
因为你总是作者重复性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上学的时候总是学习新的东西,有新鲜事物在脑海里停留,但是上班之后,自己越来越懒了,无暇无心去探索新鲜事物了。
为什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你的见识太少了。
有这样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故事。
有一次,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邀请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仪到家中做客。
当他热情地给小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当然不服。这些珍玩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美学、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王国维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没仔细看。
溥仪走后,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几件“珍品”,确实是赝品。
这件事后,“金石大师”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说的那些个鉴别方法、技术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如此霸气的回应,不得不感叹他的见识。
当你没有见过最好的,你就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记了世界之大。
换句话说,见识少的人,很难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古人云,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大家都明白,说的就是要多看书,看好书,气质自然不一样。
但是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还会去看书呢,能看视频的不看图片,能看图片的不看文字。
毕淑敏也曾经说过,人生不可省略的事情,是:“读书、旅行和健身。”
读书能让你知道过去,而旅行能够让你知道差别,能够了解到人和人的差别,城市和城市的差别,国家和国家的差别。
当一个人旅行多了,站在雪山脚下,潜水在深处,走在沙漠腹地,便知道大自然的伟大和造物主的神奇,更能体会人类本身的渺小。
当一个人旅行多了,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种,以各种方式快乐的生活的时候,更会知道快乐的真谛,借此调整自己的生命轨迹。
当一个人看的东西多了,更知道自己的知识就犹如沙漠里的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这时候的你才会更愿意为知识买单,为感受买单,为服务买单。
有些时候,旅行,购买的不仅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体验,一种能让你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深受熏陶的机会。
就像你去画展看画一样,你买的不是一张门票,而是画家毕生的经验积累和创作灵感。最后你会得到什么呢? 实际的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却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受到了熏陶。
画展如此,音乐会如此,旅行亦然,都是为增长见识。
当然,并不是说你听过多少音乐会,看过多少画展、出门旅行过多少次,就一定显得你有见识了。
因为,有些付出,未必马上会得到回报,你只要去做,时间会给你一个美好的答案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见识,而不去体会深度的东西,拮据穷游,看了一路高速公路,只为拍照看了表面,不会体会当地精华的美景和美食,不去了解那一山,那一水,那一城的话。那真的不如在家里看看旅游电视栏目,何必花钱找罪受,不要为了有见识而去被别人有见识。
你也只有见过了好,才知道哪些不好,你只有知道了哪些不好,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庄子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当你体会了旅行的美妙,你自然会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这时候,你就有机会活成你想要的模样了。
去的地方越多,越觉得自己去的地方太少,所以,我还一直在努力。